中国银行的原油财富被“颠倒了” 是中国银行还是散户投资者损失了300亿元?

2020-04-23 09:45  来源: 江瀚视野

自3月初以来,国际油价暴跌,现货和期货价格持续下跌。美国时间4月20日,WTI原油(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5月份期货合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官方结算价格收于每桶-37.63美元,这是历史上首次震惊市场。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国银行产品的特殊操作。4月22日,中国银行回复了原油宝的客户。经我行仔细确认,美国时间4月20日,WTI原油期货合约芝加哥商品交易所5月份的正式结算价为每桶37.63美元,为有效价格。与此同时,中国银行表示,新开设的原油商店将从4月22日起暂停。据了解,5月份原油期货跌至负值后,中行纸原油账户并未主动平仓。相反,投资者被告知原油交易暂停一天。当时,中行表示正在积极联系CME,以确认结算价格及相关结算安排的有效性。

然而,令客户惊讶的是,最终原油账户仍以最低的负值结算。业内分析指出,这也意味着原油公司的所有客户都已售罄,仍欠银行3倍的本金。

根据中国银行官方网站,原油宝是中国银行向个人客户发行的交易产品,与国内外原油期货合约挂钩。根据报价参考的目标,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该产品不具有杠杆效应,并且定期发布合同。

结果是甜瓜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变得令人瞠目结舌。所以我们不得不问,中国银行在玩什么游戏?谁应该承担300亿元的损失?

首先,我们必须首先分析中行产品的现状。总的来说,中行的产品实际上是一种与原始期货合约挂钩的投资和财富管理产品,类似于纸黄金交易。我们可以把这种金融商品统称为纸原油,这可以说是一种密切关注石油期货的国内商品。在这种金融产品中,消费者相当于石油期货的投资者,而中国银行是石油期货的做市商。如果这种产品在正常的资本市场波动较小,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正常的金融产品。然而,一旦它成为一种特殊情况,它就超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导致严重的仓库爆炸。

第二,这次谁来搬锅?我们仔细分析了中国银行的产品。中国银行已于4月20日22点停止原油交易。然而,中国银行在22点交易后并未完成盘中月度交易,最终将石油期货合约维持到最后一刻。早在4月14日至4月15日,工行和建行的纸质原油业务已基本完成月度交易,当日收盘价格基本在21-20美元/桶之间。那么,毫无疑问,中国银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中国银行持有的投资理念是,市场投资是有风险的,进入市场需要谨慎,中国银行必须要求投资者承担责任。投资者似乎没有任何好的方法。毕竟,作为一个做市商,中国银行似乎仍然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第三,中国银行真的是最大的问题吗?似乎我们并没有看到当前的期货市场合约下跌到负值,而油价却没有下跌到负值。这是石油期货交易中的一个设计缺陷。当然,中国银行不是唯一一家卷入这一漏洞的银行。我们看到美国期货交易所也在考虑将期货合约的价格直接设定为零,而不是产生负价格。这只是另一个故事。中国银行目前的问题确实无法解决。

事实上,中国银行现在正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损失惨重,另一方面投资者愤怒不已。中国银行应该如何选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