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处于高位专家预测将出现全年最高和全年最低

2020-03-12 16:03  来源: EMBA微金

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8%,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2%,下降0.2个百分点。这也是CPI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以上。

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已连续两个月保持高位运行

1月份消费物价指数进入“5”时代。许多市场参与者曾预计,2月份CPI仍将处于高位,但会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证实了这一预测。

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1.9%,涨幅1.3个百分点,影响消费物价指数增长约4.45个百分点。

就细分而言,猪肉价格仍然是高消费物价指数的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表示,在2月份5.2%的同比增幅中,新一轮价格上涨的影响相对较高,达到40%以上。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从供给方面来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控制措施,一些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使得物资配送更加困难,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和市场推迟了市场的开放,影响了一些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难以及时满足市场的需求。

价格趋势分化核心通胀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月份,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增长1%,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在疫情期间,需求上升,供应有限,导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达到近两年来的新高,支持消费物价指数处于高位。然而,非食品价格和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下跌,反映出整体需求疲软,随后的价格上涨压力不大。”交通银行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说。

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很高,流行病对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

由于生产和供应受到影响,食品价格,尤其是短期消费品,尤其是蔬菜价格将面临更大的上涨压力;然而,由于需求也有限,非核心消费品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工业产品也将面临下行压力。因此,2020年初的物价形势将会越来越分化:总体消费价格指数将会比以前高,而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将会较低,但全年的通货膨胀形势将基本保持不变,预计仅增长0.1个百分点。

“从总供给来看,国内工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市场供给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基础坚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所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立言表示,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之间的巨大差距,全年消费价格指数很可能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认为,核心CPI已经连续18个月处于“1”时代,这表明内需对物价有适度拉动作用。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疫情的影响。有关部门加大节日冻猪肉投放力度,及时畅通运输和物流,增加民生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打击囤积居奇行为。目前,猪肉的季节性需求因素减弱,随着气温升高,蔬菜和水果更加丰富。预计随后的价格将呈现稳定和温和的趋势,下半年价格将明显下降。

周建议,目前的结构性价格不会影响反周期调整政策,而是检验政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由于国内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增长、稳定价格、稳定杠杆和风险防范等多重目标之间实现平衡,政策的稳定基调不会改变,需要努力优化政策的信贷结构,提高政策效率。

来源:中国证券交易商,上海证券报,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