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菩萨送钱”昨日创下历史新高,a股市值1.56万亿元,排名第三。如果虹吸效应足够强,再增加20%,它将超过工行成为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
在市值急剧上升的背后,是消费升级带来的大支出的逻辑。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年有6000万瓶茅台作为稀缺产品被抢购一空。
茅台前董事长李保芳表示,“茅台不是你想喝就能喝的东西。赤水河的水不允许我们扩大生产能力,我们目前的产量仅够6000万家庭一年喝一瓶。”
4月21日晚,茅台披露了2019年年报,显示贵州茅台2019年实现收入854.3亿元,同比增长16.01%。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412.06亿元,同比增长17.05%。
稳定的增长应该伴随着稳定的红利。在这方面,茅台也不吝啬。此次茅台计划在2019年底总股本为12.56亿股的基础上,每10股向公司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17.25元(含税),总利润为213.87亿元。
目前,疫情蔓延,茅台的做法增加了其控股的重量。
赤水河流淌着亿万财富,谁成就了谁?
1985年,市场经济悄然兴起。
一天晚上,赤水河上出现了数百家小酒厂。茅台被他们包围了。一点也不特别。
当时茅台还是一种车间式的生产方式,因为这种带有“国酒”光环的生产方式,未能通过1989年“国家一级企业”的评选。
这不是茅台的第一次挫折,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为了得到“国家级企业”,茅台的前任董事长去北京讨要“公道”。到达北京后,当他听说茅台因“车间式”生产而无法获得一流企业的称号时,他兴奋地说:“日本和欧洲有先进的技术,但没有人能模仿茅台。这表明茅台的标准高于国际标准。世界上只有一种茅台。”
他的努力为茅台赢得了机会,但并没有改变茅台的现状。
十年后,赤水河茅台遭遇危机,2000吨的销量只有700吨。在这种背景下,袁仁国被推到了前台。
他扭转局面的努力给了茅台一个机会,但茅台仍落后于五粮液和汾酒。
新世纪伊始,以五粮液为首的酒厂开始陆续授权生产。尽管贴牌生产和贴牌生产在短时间内给酒厂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质量的不均衡已经打碎了招牌。
相比之下,茅台,在整个90年代,只有一个主要的打击是可悲的,“天妃茅台”。
专注给了茅台酒超越自我的机会,并把赤水河的水变成了“液体黄金”。
因为“一个工厂”,一个机场建立了。
2017年10月,贵州茅台机场正式投入使用。
茅台狂欢节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狂欢节,因为“一个工厂”已经建立了一个机场。上半年,茅台镇接待了10多万游客。这些游客的最终目的不是旅游,而是限制购买盒装茅台。
在2017年经历了一年的“寻瓶难寻”之后,53天妃茅台的零售价在同年年底从1299元提高到1499元。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供应增加。茅台,一种稀缺产品,在贵州以外的许多地方悄悄地超过了2000元。
价格上涨赋予了茅台更多的财务属性。就连从未炒房或做过财务的曹也买了一屋子茅台。在镜头前,他直截了当地少买了!
2017年前三季度,茅台收入超过445亿元,净利润超过200亿元,天妃茅台毛利润达到93.5%。
难怪著名的私募机构丹斌称茅台为“送钱的活菩萨”和“流动的流金”。
2018年初,在组织倡导的大白马环境下,贵州茅台一路攀升。1月15日,贵州茅台突破数万亿市值,超越路易威登,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
一瓶酒超过了整个豪华集团
超越不能停止脚步,茅台是用来喝酒的。
昨日,贵州茅台创下历史新高,其1244.5元的股价已经达到多家券商给出的预测价格。
在疫情下,除了口罩和医疗用品,以茅台为首的饮料和食品制造商也成为最终受益者。为了坚持下去,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连续18个季度没有变动头寸。
一个接一个突破高点,一个接一个提高目标价格。
招商证券给出的目标价格已经达到1519元,中信证券的目标价格也已经调整到1500元。在新的高点之后,将会有新的高点。赤水河的水支撑着“贵州一半的经济”。
茅台现在已经成为绝对的奢侈品,从1200到2400,超过了3000元大关。一瓶茅台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
市场依然疯狂,茅台依然昂贵。为了控制价格,茅台前董事长李保芳恳切地敦促经销商:“为他人着想,不仅为个人,也为牟取暴利。”
为此,李保芳还想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对该频道的控制权。
所有的努力并没有使这种现象变得更好。高价只会导致更疯狂的炒作。
去年,美国超市好市多在上海登陆的当天就被抢走了价值1499元的廉价茅台。随后,10 000瓶酒被紧急分配,并在同一天销售一空。
为了显示“成功”,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说:全家外出,六个人在好市多抢了12瓶茅台,转身卖给了牛,半天赚了12000元!
市场的选择只能由市场来解决。
疫情也没能阻止茅台酒的发展。在短暂的隔离之后,这是对茅台等稀有产品的报复性消费。一些相关人士表示:“贵州茅台第一季度的表现有望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