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以来,中国在防疫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清除了“地方性病例”。现在主要城市主要处理输入性病例,预防和控制措施已经到位。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已经进入爆发期,包括中东、欧洲等国家。疫情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美国,其确诊病例已成为世界第一。现在这些国家纷纷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主要行业也进入了关闭状态。
在这样的前提下,许多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以减少人员接触,确保国内粮食供应。以大米出口大国越南为例,该国最近宣布暂停大米出口。你知道,越南每年的大米出口量约为700万吨,约占世界贸易量的15%,这很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的波动。
然而,很早以前,中国每年都从越南进口大米。这次越南暂停大米出口,许多人开始担心国内大米供应是否会受到影响,各种食品的价格是否会波动。对此,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在3月28日的一次采访中给出了答案。
首先是国内的粮食供应,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充足的粮仓”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在上升,而且每年都会有收获,很久以前就实现了自给自足。越南多年来一直进口大米,主要是为了调整其他大米品种的过剩和短缺。以2019年为例,中国大米进口量为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仅占中国大米消费量的1%。因此,中国的粮食供应没有问题。
第二是价格方面。今年1月和2月,由于我国实行的隔离政策,家庭抢购粮食供应。现在国内疫情有所改善,主要城市的大米、面粉和石油消费普遍疲软,这本身就难以帮助提高粮食价格。
另一方面,自2004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大米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市场供应,也稳定了食品价格。此外,自新一轮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确保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确保粮食价格合理变动的工作。
因此,即使一些外国粮食出口大国因疫情限制粮食出口,中国的粮食供应也是充足的。毕竟,中国有很强的自给能力,大米、面粉、石油等农产品的产量一直很高。此外,“大国粮仓”是足够的,所以没有必要担心“粮袋”是否足够。
在价格方面也是如此。在疫情爆发前,对粮食的需求已经集中释放。现在大城市对粮食消费的热情不高,所以粮食价格不容易上涨。此外,国家对粮食也有“价格保护政策”,因此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价格的急剧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