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豆产品涨价的消息在网上掀起了一股热潮。一位名叫小张的网民在网上说,“大豆和花生油的购买价格已经上涨了两美元一桶”。小张说,这个消息是社区超市老板透露的。老板打电话来补充存货时,小张和他在一起。这消息似乎仍有一定的可信度。毕竟,由于疫情的影响,大豆进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难题。当大豆无法进入中国时,一些大豆产品自然会变得比其他产品更贵。
也许一些网民认为,当外国大豆不能进入时,我们自己的大豆还不够吗?我们可以看看前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需求。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总量为8551.1万吨,同比增长0.5%,也是历史上第二大大豆需求国。
中国大豆需求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是2017年大豆进口总量9552.6万吨,也接近1亿吨。也许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对大豆进口的需求如此之大,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吃的豆腐和我们喜欢吃的豆制品来自进口大豆的供应。
从中国大豆进口和消费的比例来看,近年来对大豆的需求一直保持在80%以上。由于大豆的进口受到限制,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油的现象。甚至当我们的一个邻居相遇时,人们会问,“你今天抢食物了吗?”如果你不快点,你就买不到了。“如此缺乏食物的恐慌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和不耐烦。结果,豆制品的价格到处都在上涨,对食品的抢购也一个接一个上演。
如果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在越来越热的天气下,我们买的食物太容易发霉。如果食物不能吃,那时候连豆腐都浪费了,无辜的人民币被无缘无故地吃掉了。从粮食减产的趋势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对未来经济趋势的预期和行动。信息渠道的多样化要求网民理性对待,不要相信一些未知的流言蜚语。
尽管中国的大豆是绝对进口需求,但中国的大米出口在2019年将达到272万吨,预计在下一步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大米出口国。从理论上讲,自给自足既不实际也不安全。目前,中国现有的粮食绝对够吃。如果有多余的谷物,最好的办法是返回出口换取外汇或其他有价值的产品。
目前,最重要的是尽快赢得全球流行病战争。任何粮食战争都只是过眼云烟。只有驱除病毒,我们才有机会和能力尽情发挥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