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向阳
生产:全球金融
清明节过后,内地公募基金的新产品发行达到了另一个高潮:从4月7日开始,一批权益类新产品开始募集,包括负责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新产品。被誉为行业消费之王的萧楠带领新产品易方达进行消费选择,仅发行一天,渠道募集资金总额就突破80亿元大关。
然而,其余新发行的公募基金能有易方达这样的好生活吗?《全球财说》注意到卜式和鹏华基金最近发行的新产品存在一些问题。
卜式基金将从4月20日起开始发行为期三年的卜式荣丰股票。该基金的拟议基金经理是吴凤书。然而,自2018年7月以来,它从未管理过任何公开发行产品,是卜式管理的第一个产品。吴灿是否吸引投资者仍是个疑问。此外,总部也在深圳的鹏华基金目前正在发行明星基金经理王的产品,而公司另一位掌门人吴璇的新产品也将于16日发布。这种“左右对立”会导致双方的损失吗?
“最错误的基金经理”推出新产品——卜式推出五峰树隐藏风险
最近,许多公开发行公司都在密切关注新基金产品的发行,包括华夏、星泉、嘉熙、南方、华宝等主要公开发行公司,这些公司都有新的股权产品备案。即使是其中的一些,也有不止一个产品同时存档。频道里的竞争白热化。
《全球财说》发现,在这一波发行中,有不少固定开放的股权产品,如安盛价值发现的两年固定开放、鹏华价值的两年双赢控股、嘉实多的两年混合控股和盛瑞的三年控股。从一个方面来看,这也表明在市场动荡中,此类产品正逐渐成为公开发行股票的主流。封闭式基金给了基金经理更大的自主权,但同时也测试了基金经理的表现。
卜式基金近期将发行一只新基金,这将让外界感到有点汗津津。
4月20日,博世基金将同时发行博世优先股和博世荣丰三年期封闭式混合基金。其中,卜式荣丰的三年封闭式组合有点令人担忧。
拟任命的基金经理为吴凤书。资料显示,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他在CICC担任研究员,在华宝基金工作。他分别管理了华宝的产业选择和华宝的高级成长。彼于2011年3月加入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担任华安核心优先股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自2012年10月起,彼亦担任华安产业循环股权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自2013年2月起,彼亦担任华安中小资本成长股权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自2013年5月起,他还担任华安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他于2018年加入卜式基金,目前是股权投资价值集团的副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
然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吴凤书自2018年加入卜式基金以来,从未管理过任何一只公募基金,直到近两年的沉默之后,他才再次“现身”管理基金产品。
然而,吴凤书曾经有过一段“黑色历史”。在华宝基金的早期,他曾被媒体称为最错误的基金经理。
以他当时管理的华宝先进成长为例。在整个2010年,他不仅宣布了不令人满意的业绩,还“后悔”了——,说他的预期与季度运营期间的市场预期不同,从而导致业绩损失。
以华宝(其前管理层)的高级成长为例。在那一年的第一季度,他使用了“超出我的预期”的表达方式。在第二季度,他使用了“市场再次跌破我们的预期”的说法。在第四季度,他直接表示“在把握市场节奏方面有一个很大的错误”。由于表现不佳,他似乎花了一年时间道歉。
但是,吴在华安时代的表现要优于华宝时代,尤其是在华安产业轮换方面。在近六年的任期内,他的业绩回报翻了一番,并一度成为华安明星基金经理的标杆。然而,它并没有坚守在华安的光环,而是在2018年选择了一只远程博时基金。不可否认,博时基金的基础更加雄厚。然而,吴枫树长途跳槽的代价,实际上是吴枫树为近两年的股市实践而牺牲的宝贵时间。同时,两家公司不同的企业文化以及上海和深圳不同的文化环境也考验着吴凤书的适应能力。在过去两年里,二级市场经历了破坏性的变化。风树又像在华安时代一样闪亮?
第二部门的投资经理与第一部门的投资经理“竞争”。鹏华基金拥有的是哪种基金?
与最近同时发行a股和债券相比,的选择更令人费解:4月7日,以明星基金经理王为首的开始发行,为期两年,实现双赢。王现任鹏华基金股权投资二部总经理。4月16日,鹏华股权投资副总裁吴璇领导的鹏华分红组合也将发行。这两只基金很可能在本月下半月崩盘。
这种安排让市场有点困惑。毕竟,尽管作为目前的基金公司总部之一,鹏华拥有良好的渠道实力和投资声誉,但与易方达、瑞源等顶级股权负责人相比,鹏华仍未达到每一个新产品都必须具有爆炸性的地步。公司两大顶尖玩家之间的竞争是否会影响最终的初始筹资效果。
笔者还注意到,吴璇今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他管理的三个产品——鹏华优先股、鹏华增瑞混合动力和鹏华史圣创新混合动力——今年的净增长率均为负值。鹏华优先股最近一年的净增长率为-7.54%,鹏华史圣创新杂交品种最近一年的净增长率为-6.08%,鹏华增瑞杂交品种最近一年的净增长率为1.15%,三种产品均列在同一类别的较低位置。
从这两位明星管理的产品来看,表现最差的无疑是彭盛之的首选价值。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12月17日,刚刚开盘和收盘,但其净值增长率已达到-7.54%。再加上二级市场近期的变化,这些产品可能是由快速建仓策略造成的。从他们过去的产品头寸来看,事实上,他们都主要是上海和深圳300的白马蓝筹股,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擅长投资成长型股票。因此,他们很可能无法抓住科技等中小企业的机遇。
两者的价值都很高,新产品几乎同时上市。或许投资者只能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