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私人安置鼠商店!他自称是诺贝尔奖得主 两年内赚了近60倍

2020-05-08 09:43  来源: 私募工厂

厂长的话

做一个老鼠仓库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最糟糕的是成为一个老鼠仓库而赔钱。金的爸爸不仅质疑你的正直,还质疑你的能力。中国证监会最近的一项处罚决定显示,上海一家私募股权个人账户的交易金额为4.95亿元,与该公司产品的交易方式相同,甚至亏损了310万元。根据官方网站的介绍,这种私募似乎有着非常好的背景:“我曾与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尤金法玛(Eugene Fama)一起学习,从中国和西方学到了一切,从古代学到了现代的一切”,并“在两年内创造了a股市场近60倍的收益率。”

从老鼠仓里赔钱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决定,上海天一投资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杜茅台的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与天一投资的天一基金、CICC的收益掉期业务、天一基金的普通证券账户的合股交易累计4.95亿元,亏损总额为311.35亿元。

据统计,2015年9月7日至2019年8月6日,天一基金与CICC之间的收益互换业务共交易32只股票。在此期间,“杜茅台”信用账户买入了之前、同时或稍晚于天翼一号基金和CICC收益互换的23只同股,交易金额为18701.32万元。

从2015年8月11日至2019年8月6日,“杜茅台”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同时或稍晚于天一一号基金普通证券账户买入同一股票83股,交易金额为38449.1万元。

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基金法》第123条第一款的规定,中国证监会决定责令杜牡丹改正,并处50万元罚款。

自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天一投资成立于2015年3月。2015年6月11日,天一投资在中国基金协会注册为私募股权基金经理。杜茅台是控股股东、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2015年8月31日,公司向中国基金会协会提交了天翼一号基金的私募产品申请,由杜茅台担任投资经理。

据上海天一投资官方网站介绍,被处罚的杜茅台是该公司的创始人和投资总监。他还从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学习,从中国和西方学到理解过去和现在。在过去两年里,a股市场产生了近60倍的收益率。

杜牡丹拥有上海同济大学材料科学学士学位、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系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专业经验方面,杜茅台从事过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互联网创业等业务。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有近十年的销售经验,1996年开始投资a股,涉足港股、美股、权证、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投资。在过去两年里,a股市场产生了近60倍的收益率。

据介绍,杜牡丹还创造了独特的投资和交易理念。杜牡丹结合自己的学习、工作、投资等生活经历,以及价值、成长、反转、量化、事件驱动、主题投资等多种投资因素,创造了独特的价值趋势投资和交易理念。整合金融理论和实践,如有效市场理论、行为金融、基本面和技术分析。擅长大型资产配置。

根据中国基金会协会的记录,天一投资的合规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负责人是杜慕思,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处罚决定,杜慕思应该是杜茅台的弟弟。

处罚决定显示,“杜茅台”账户的资金来源是杜茅台及其配偶戴牧静的自有资金。杜茅台在调查记录中称

杜茅台还拥有多家公司,并持有上海林沃金融咨询有限公司90%的股份。数据显示,上海林沃金融咨询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专业的代理记账、金融外包、公司注册、验资和审计、代理年检、年报编制企业。它拥有庞大的服务网络。上海林沃金融咨询有限公司以其高覆盖率和高效率得到了许多公司和机构的认可。

私人老鼠头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开发行的数量。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一直对内幕交易和其他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据统计,自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鼠仓”以来,到目前为止,已有30多家公开发行基金和50多家公开发行基金从业人员因“鼠仓”行为受到调查,其中许多人是董事级基金高管和明星基金经理。

“老鼠仓”一直是基金经理无法触及的合规底线。2020年第一年,中国证监会因一名私人投资董事的“老鼠仓”行为对其进行了处罚。

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一名90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董事利用其账户产品交易知识,与父亲合谋操纵多个账户,提前、同时或晚于产品账户交易相关股票。

结果,上海8只股票的集合交易上涨19.6万元,深圳5只股票的集合交易下跌713.49万元。最终,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私募股权投资董事处以行政处罚,罚款10万元,加上罚款金额,总损失相当于700多万元。

许多网民抱怨损失超过700万元,仅罚款10万元。这只是摸不着头脑。事实上,在2018年之前,私藏鼠仓是一项3万元的行政处罚。2018年改革后,个人主体将受到《基金法》的处罚,处罚金额将升至10万至70万元。

你不相信?2017年,福建证监局决定对两起私募基金“老鼠仓”案件实施行政处罚,利润分别为948万元和538万元。行政处罚对每个责任人处以3万元罚款,但没有提到他们是否会被移交司法。

这真令人尴尬。私募基金“老鼠仓”案一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处罚问题。一方面,很难按照公款处罚规则进行处罚。与此同时,尚不清楚私人资金是否属于金融机构,以及在受到行政处罚后是否会移交给司法机构。

投资者一直讨厌老鼠仓,但事实上,公募基金行业的管理要比私募基金严格得多。所有基金经理身份证、电话、银行卡、交易账户、邮箱等。被监控和记录。即使是对外宣传也大多是由公司的广告部写的,任何社会账户都需要上报给公司的内部控制部进行监控。基金经理的直系亲属及其配偶的直系亲属也受到密切监测。

当然,上面提到的是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监管仍然非常严格,尤其是现在大数据监控其他高科技应用。监管部门的捕鼠器能力比几年前强多了,所以犯罪很麻烦,容易瓦解。

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者,监管并不那么严格。毕竟,对整个私募股权行业的监管远非完美。《证券投资基金法》没有对私募股权基金员工的证券投资做出任何规定。根据司法领域“法无禁止”的法律原则,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的员工可以从事证券投资,目前还没有直接限制的禁止条款。

与公开发行许可证相比,私募许可证需要更多的水。现在有近25,000个私募股权许可证。因此,如果公共基金经理现在想做老鼠仓之类的事情,他们不会聪明到自己去做老鼠仓。相反,他们会给私人轿车

有多少基金经理无法抗拒低头收钱的诱惑?

此外,私人老鼠仓库甚至更隐蔽。一方面,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仅限于基金持有人,而非公开披露。一些私人基金每六个月才公布一次净值。投资者的相关信息也不公开。监管不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从趋势上看,经过前两年对公募基金管理人的集中攻击和宣传,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管理人的鼠仓数量在下降,但私募股权和保险投资管理人的鼠仓数量在增加,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的数量。2017年,共有13起违规持仓案件,其中8起涉及私募股权从业人员违规持仓,超过了公募基金、保险资产管理、自营交易等传统多个领域的数量。

我不禁想起了紫色横幅顶部的经典线条。我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但我是一名教练。

来源:聪明投资者综合,中国基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