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鼓励金融消费的号角响起时,越来越多的商业巨头开始攻击这种许可证。现在,保险部门的第一个消费金融许可证已经确定,中国是安全的。4月9日,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准开业,这将成为平安“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态”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延伸。
4月9日,平安消费金融获得上海银监局批准,布局进一步加强。作为一个综合性金融集团,从保险到银行,从科技到消费金融,随着战略的变化,和平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
开业核准通知书显示,平安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50亿元,由中国平安牵头,易蓉有限公司、魏坤(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金炯(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其中:
中国平安投资1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30%。
易蓉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28%。
魏坤(上海)科技投资13.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27%。
金炯(深圳)科技投资7.5亿元,占注册资本的15%。
需要说明的是,易蓉有限公司、魏坤(上海)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金炯(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均为路飞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路飞科技是中国平安建设的投资理财平台,是中国平安的全资子公司。
作为世界级的金融控股集团,平安的实力不可低估。虽然持有保险、银行、信托、证券、资产管理和基金等金融许可证,但建立消费金融公司和金融消费生态系统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在此之前,一些基于消费情景的金融产业链,如lufax、金融一号账户、平安好医生、平安医疗保险技术、汽车之家和平安智慧城市,已经在中国平安体系中扎根。
随着中国平安的探索越来越多,“不仅完整,而且闭环”的“金融和商业”模式可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跨境一体化”
执掌大权的资深保险人
在对开业的官方回复中,监管机构还公布了安全消费金融经理的名单。
回复显示平安消费金融由领导,倪为董事总经理,为财务总监,李为产品总监,为风控总监。卢军是首席运营官。陈宁、郑喜贵、王志广担任公司董事。
陈东琪,一位平安老人,1996年加入平安中国。他曾担任平安财产保险吉林分公司和河北分公司的总经理,后来成为平安普惠的执行副总经理兼首席销售官。在此任命之前,陈东琪主要负责平安普惠各个部门的销售和新渠道开发。
倪,老平安,1995年加入平安中国。曾担任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平安养老保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助理总经理、东方、西南、陆丰副总经理。就职前,他是平安普惠公司的助理总经理兼首席产品官。
两位平安老人也有丰富的保险经验,尤其是毕业于南开大学保险专业的陈东琪。这样的任命可能会让“保险消费金融”更加深刻。
此外,在中国平安“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态”的战略布局下,联想此前由平安联合CEO设定的职责分工、面向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业务、面向企业客户的综合金融业务和科技业务,都表明中国平安将在消费金融领域走向另一个城市。
互联互通
希望增加保险创新
从业务范围来看,平安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包括:
*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接受股东国内子公司和国内股东的存款
向国内金融机构借款
批准发行
其中之一是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对于从保险起家的中国平安来说,保险对中国平安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根据《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非许可第三方平台作为营销宣传合作机构参与保险活动仅限于保险机构授权,业务范围仅限于展示、解说、网站跳链等营销宣传活动,不允许保险销售咨询及相关禁止行为。
对于消费金融和其他相关平台,上述禁令也是不允许的。但是,如果在集团系统中有安全消费金融、安全人寿保险、安全财产保险、安全养老保险等。可以实现业务发展的无缝融合。
就像那些未经许可的第三方平台一样,如果你想深入参与保险业务,你需要获得保险中介许可证才能从事保险销售和保险咨询业务。而安全消费金融或许能够巧妙地避开这一环节。
可以看出,随着平安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平安在中国的保险业务可能会再次增长,营销水平可能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风险警告
风力控制成为第一级
当然,除了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的安全成立,还有一些保险公司也规划了消费金融领域。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然而,其中一些只有股权参与。
信息显示,PICC最近推出了“电子贷款”政策,其入口在PICC应用的首页。目前,该产品是一个邀请系统,只对部分用户开放。据悉,PICC E贷款由重庆PICC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C小额贷款”)提供,PICC小额贷款是PICC黄金服务的全资子公司,也是中国PICC的全资子公司。
PICC黄金服务是PICC旗下的一个平台,专注于消费金融。其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服务、网络保险、普惠金融、支付技术等。其中,普惠金融服务由PICC小额贷款公司提供。
此外,阳光保险的子公司广州汇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也专注于消费金融。然而,阳光保险公司也持有消费者金融公司0.9%的股份。
以上是保险公司通过自己的许可证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的模式。对于更多的保险公司来说,它们大多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
例如,中国人寿在其控股的广发银行、中国再保险、阳光保险、太平洋保险和中国PICC的帮助下,也先后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个人贷款担保保险或信用担保保险业务。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从信贷业务衍生的担保保险是有风险的。近年来,由于网上贷款平台的爆炸式增长,许多保险公司也受到了影响,如浙江商业财产保险公司和长安责任保险公司。这也导致监管部门停止了相关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以及现金贷款等网上贷款平台。
由于信贷业务的发展,信用担保保险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19年PICC信用担保业务遭受了28.8亿元的巨大损失,整体成本率攀升至121.7%。
尽管许多保险公司已经开始涉足消费金融领域,但面对相对较高的风险,它们在控制风险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消费金融机构而言,对于非授权机构而言,严格监管的核心是授权经营。对持牌机构而言,严格监管的核心是合规管理。2019年,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将因违反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管理相关规定,如消费贷款违规、违反审慎管理原则、形成重大风险等受到处罚。
消费金融机构知道多少?
对大多数保险机构来说,消费金融仍然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消费金融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中最“热门”的细分市场。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传统银行、特许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三大支柱”。
截至2019年6月,共有24家注册消费金融机构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务院鼓励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优惠政策下,一批注册消费金融机构正加紧通过金融技术增强战斗力。
与保险机构相比,特许消费金融尚未形成大规模,但在培育金融市场新动力方面,不应低估。截至目前,已有约10家公司公布了上一年度的业绩,兆联消费金融的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净利润超过10亿元。
(蓝鲸金融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