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在疫情爆发后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发现金融》的一位读者来到后台提问,因为他发现即使是一家稳定的银行也可能连续几天亏损。他问为什么。
源于这个问题,今天的内容也伴随着大家来澄清:在银行APP“财富管理”渠道上市的产品之间有什么区别,如股权类、混合类、固定收益类和结构性存款类。
然而,当我们团队的小分析师拿着一个又一个产品咨询银行家时,他们发现了更多的秘密。例如,两种具有相同期限和相同基准收益率的混合产品和固定收益产品的业绩比较表面上看起来彼此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具有不同的风险水平和不同的超额收益分配逻辑。
人们相信,即使是金融专家也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隐藏但重要的细节。
以上三大问题将由今晚的“发现金融”逐一解决。从浅到深。
我。
虽然对理财产品的“破债”和无担保资本、无担保利息有理论上的理解,但小李看到自己的银行理财业务每天都在亏损,还是觉得新奇,联系了我们。
因为在他的概念中,这种“稳定”的金融产品最多只有很低的回报,但怎么会有每天的损失,而且根据他的说法,回报已经连续两天为负。
我们检查了小李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和比例)包括10%至100%的其他债券、银行间存单、资产支持证券和其他固定收益金融资产,以及一些可能的贷款交易和转售资产,此外还有相对安全的0%至40%的国债、中央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券。
与股票市场相比,这些债券的固定收益资产的波动性要小得多,但不是恒定的。小李联系我们时,疫情影响了市场,确实出现了调整的浪潮。
小李买了一笔T 1金融交易,他可以随时赎回。但我想说的是,在当前的银行应用程序界面中,我们可以监控净值产品的日常损益,即使这是常规的财务管理。例如,我自己买了这个。
事实上,我们过去购买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在投资过程中肯定有波动。只有在当时“资金池对资金池”的集体操作和滚动出售的逻辑下,这些波动才是我行关心的问题,与我行无关。我们既看不到也不在乎每天的涨跌,只在乎到期后的固定回报率。不管怎么说,刚刚的对抗还没有打破,银行融资已经按照固定的回报率给了雷霆。
现在不同了。它已经成为一种净值类型。它不是“预期收益率”,而是“业绩比较基准”或“最近X天的年收益率”。与此同时,收入变得“可浮动”。我们还可以在APP上亲自监控每日损益的涨跌。
其次,
无论涨跌,让我们看看各种银行金融产品的安全系数和盈利能力。
从最安全的开始,顺序是:结构性存款、固定收益、混合、股票。
以“存款”为名的结构性存款听起来更安全。这类产品的设计也是基于资本保全的结构,这包括在银行报表中。(然而,这毕竟是财务管理而不是普通存款,所以它不同于普通存款或存单。其本金受到保护,但其利息/收入不受50万元以下的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
在结构性存款的“结构”中,一小部分资金将与金融衍生品挂钩,后者将用来获得比存款本身更高的回报(当然,也有可能得不到它们)。例如,购买100元的结构性存款,其中95元用于储蓄,产品到期后本金加利息达到100元,用于保本。剩余的5元将用于挂钩金融衍生品,这将推动到期后的收益。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结构性存款并不能保证利率,许多产品只是给出一个收入波动范围,如2%-5%。该区间的波动取决于相关金融衍生品的收入波动。
股票产品指的是大部分基础资产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基金等股票资产的事实。自然,风险和回报可能更高。在银行有了资金经理之后,也许这些产品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权益类是大家都很了解的,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让我们来谈谈最主流的固定收益产品和混合产品。
第三,
例子更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下图显示了一家大银行以佣金为基础出售自己的金融子公司的金融产品。一种是固定收入型,另一种是混合型。
看着图片说话。我们看到前两个产品的“性能比较基准”完全相同,为4.6%,最后期限只差一天。有什么不同?显然,起始金额不同,风险水平也不同。混合班风险更大。
80%以上的固定收益产品的基础资产是上述国债、中央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券、其他债券、银行间存单、资产支持证券、其他固定收益金融资产、贷款交易和回购资产。发行这些固定收益资产是更保守还是更进步?首先,查看各种债券的比率(比率百分比的上限和下限将在一般产品规格中说明)。第二,据说文章中还可以作“其他”和“等”,这些都没有列出,但也属于投资范围。
我检查了银行销售的固定收益产品的风险水平基本上是R2,理论上不适合纯粹的保守投资者(即那些不能通过杀死他们来赔钱的人)和稳定的投资者及以上。理论上,这是不保证的。事实上,有一点要说的是,这些产品的银行仍然非常可靠,到目前为止,这些产品一直保持着它们的资本。第二,我也不确定未来,因为期限相对较长的债券违约风险也在增加。
混合产品的基础资产是固定收益权益商品和金融衍生品(或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务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和其他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股权产品投资于股权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投资于商品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商品和金融衍生产品的比例不低于80%;
-混合产品,投资于债权资产、股权资产、商品和金融衍生资产,且任何资产的投资比例不符合前三类金融产品的标准。
因此,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股市的大方向是好的,那么混合类别将有更好的表现概率。相反,这将更加危险。因此,下图中权益产品的风险级别标记为R3。
下图所示的混合产品使用性能比较基准的产量法。事实上,市场上有许多混合产品,它们给出浮动收益率上限和下限,如2.5%~6.5%,并依赖固定收益作为基础和股权资产来影响可能的高收益率。
提到订阅阈值。虽然上述两种产品的起始金额不同,但根据新的资产管理规定,未来金融子公司发行的金融产品将更接近公募资金,销售门槛可能会逐步降低。
Iv .
以下主要是关于许多金融专家可能找不到的门道。前两种产品的超额收入分配逻辑完全不同。
在行业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这两种产品之间最大的差异,这反映在三年间超过4.6%的超额收入上。此外,各金融子公司对4.6%超额收益的分配逻辑完全不同,这表明了它们对产品风险和波动性巨大差异的判断立场。
在仔细阅读了这两种金融产品的说明后,“发现金融”发现前者的固定收益产品在浮动中规定了以下句子
“扣除理财产品的全部税费后(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应付增值税、应付销售手续费、托管费、固定管理费等。但不含浮动管理费,下同),产品的年收益率低于业绩基准(含),且投资经理不收取浮动管理费;超过业绩基准的年回报率为20%归客户所有,其余80%将作为财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浮动管理费。”
这意味着,作为该产品的管理者,如果最终产品的年增长率低于4.6%,虽然金融子公司不会补偿客户,但不会收取浮动管理费。另一方面,客户和金融子公司得分2:8分,超过4.6%。
同时,在同一年收入4.6%的混合理财产品中,我们发现该产品浮动管理费的分配标准完全相反。
混合产品明确表示:“扣除销售费、固定管理费和托管费后,该产品的年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的4.60%(含4.60%),投资经理不收取浮动管理费;年回报率超过基准业绩的4.60%,70%归客户所有,其余30%用作投资经理的浮动管理费。”
比较两者的措辞,可以清楚地发现前者坚持4.6%的类别份额,客户占20%的小份额,理财子公司占80%的大份额。后者是一个混合类别,客户占大部分的70%,财富管理子公司占小部分的30%,收入超过4.6%。
事实上,在投资和财务管理领域有两个基本原则:
首先,风险与回报成正比,没有人会承担不等于自己回报的风险。
第二,你买的东西从来不卖。
那么,在混合产品中,是什么让金融子公司更愿意放弃70%的超额收入,而将它们全部留给客户呢?
上述资产管理行业人士对“发现金融”表示,这种收入分配模式的建立是由于金融子公司对该产品基础资产超额收入的保证程度(即不确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该产品的部分资产投资于目标的风险更加不稳定,推动其总收益率达到或超过4.6%的概率也不同。
-固定收益类别,超额收益概率高,但超额部分少,产品本身风险相对较小,超额部分的客户也较少;
-混合类别,超额回报的可能性较低,但超额部分较多,产品本身的风险相对较高,客户超额部分较多。
嗯,考虑一下是公平的。
例如,假设固定收益产品在到期后具有超过4.6%的年回报率的更高确定性,因为该产品的投资类别是具有更确定回报的债权资产,但是同时,它们可能仅超过这样的损失,几乎等于4.6%。
然而,考虑到上亿元产品的融资规模,财务管理子公司对于固定收益产品的利润逻辑可以简单概括为——“飞腿肉更有信心”,所以他们必须拿80%,只留给客户20%。
附言
写这篇文章的感觉之一是,阅读产品描述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可以找到许多有趣的细节。
此外,随着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刚性支付的逐渐打破,可能真的会出现连本金都无法保证的金融产品。因此,投资者也应逐渐适应在购买产品前阅读说明书和风险提示文件的良好习惯。
顺便说一句,我想表扬我上面提到的另一家大银行。在银行购买金融产品时,客户需要下载产品描述并在页面停留60秒。他们是真正负责任的。虽然,有一次我认为银行的应用程序因为一个错误而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