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大主食对外国的依赖来看,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对食物恐慌。
生产|每日财务报告
作者|刘
3月24日,越南政府发表声明称,在3月28日之前不会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各种大米产品。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政府将测试国内大米供应能否满足需求。
当地时间3月28日,埃及贸易和工业部长内文·贾梅决定从3月28日起在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制品的出口。继主要食品出口国越南和哈萨克斯坦之后,另一个国家宣布禁止食品出口。此外,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禁止了小麦、糖、土豆和胡萝卜的出口,塞尔维亚也停止了葵花籽油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
在全球粮食危机的隐忧下,a股也给出了相应的回应。3月30日,农业板块引领市场,种业概念表现强劲,种子库存增长超过7%。关于粮食危机有很多谈论。一些外国的人们已经开始囤积食物,中国的人们也开始担心了。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恐慌总是喜欢偏离事实。作为中国人,我们真的需要担心食物短缺吗?
来源:东方财富
21世纪世界粮食格局及其演变
从2000年到2018年,世界四大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的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从17.49亿吨和17.58亿吨增加到27.14亿吨和26.14亿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和2.2%。产出增长率高于消费增长率。总的来说,全球粮食供求形势相对宽松,但地区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从不同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来看,北美、南美和前苏联的12个国家生产的粮食超过了他们的需求。盈余从2000年的1.0966亿吨、3615万吨和-5.3亿吨分别增加到2018年的1.3475亿吨、1.4773亿吨和8114万吨,盈余逐年增加。
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东南亚和欧洲联盟的国内需求不足,2018年缺口分别从-2 794万吨、-1 641万吨、-920万吨和-1 007万吨扩大到-4 872万吨、-2 386万吨、-3 439万吨和-2 715万吨。
从自给率来看,北美、南美、南亚和前苏联12个国家的粮食自给率相对较高,基本保持在100%以上。在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自给能力相对较弱,粮食自给率是世界最低的,并且正在下降,从2000年的40.74%和74.30%分别下降到2018年的38.75%和72.71%。28个欧盟国家和东南亚的粮食自给率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
《每日财报》世界四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贸易分布将按类别划分。
全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从2000年的5.91亿吨和6.09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11.25亿吨和11.28亿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3%和3.49%。玉米进出口高度集中。2018年,美国、巴西、阿根廷、乌克兰和欧盟等28个国家的玉米出口量达到1.53亿吨,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90%。其中,美国出口总量为5100万吨,约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30%。亚洲是玉米进口的关键地区,占全球进口总量的45%以上。
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从2000年的5.83亿吨和5.84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7.31亿吨和7.33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27%,其中小麦生产和需求缺口出现在2018年(供不应求)。小麦进出口市场的集中度也相对较高。2018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28个欧盟国家、乌克兰、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出口了1.46亿吨小麦,占全球小麦出口总量的84.5%。非洲和亚洲是小麦进口的重点地区,进口1.25亿吨,占73.9%
水稻产量和消费量从2000年的3.99亿吨和3.94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4.99亿吨和4.88亿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和1.20%。在过去的五年里,大米平衡呈现扩大趋势,2018年全球平衡量为1117万吨。世界水稻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要集中在亚洲。2018年,亚洲水稻产量占全球水稻总产量的89.6%。与玉米、小麦和大豆相比,世界大米贸易量相对较小,仅出口4417万吨。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美国、中国和柬埔寨是大米的主要出口地区,出口量为3949万吨,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量的89.4%。大米进口国(地区)相对分散。排名前11位的菲律宾、中国、28个欧盟国家、尼日利亚、科特迪瓦、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塞内加尔、南非和马来西亚进口了1830万吨大米,占全球大米进口总量的43.7%。
大豆产量和消费量从2000年的1.75亿吨和1.71亿吨增加到2018年的3.58亿吨和3.44亿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03%和3.97%。大豆的供需在过去五年中有所放松,2018年全球平衡为1379万吨。大豆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2018年,巴西、美国、阿根廷和乌克兰出口大豆1.39亿吨,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93.4%,其中巴西和美国分别出口7486万吨和4756万吨,分别占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50.2%和31.9%。大豆进口国主要是中国、28个欧盟国家、阿根廷、墨西哥和埃及,总进口量为1.09亿吨,占世界大豆进口总量的75.0%。其中,中国进口8254万吨,占世界大豆进口量的56.6%。
中国会遭遇粮食危机吗
从中国主要粮食的进出口来看,目前国内粮食自给率在90%左右,2019年将会有大丰收。此外,早在海外国家采取行动之前,中国就已经储存了一定数量的大米和小麦。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国家粮食和石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有充足的储备和供应。
资料来源:海关和中国商业工业研究所
2019年,中国大米和大米进口总量为255万吨,占当年国内消费的1.28%,其中47.91万吨从越南进口,占国内消费的0.24%。因此,越南对大米出口的限制对中国影响不大。此外,从国内大米供求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粮食库存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国际大米供求格局的变化不会对中国产生任何影响。
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很高,2019年达到82.93%,其中巴西和阿根廷是大豆的主要进口国。2019年,中国分别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5767.29万吨和882.6万吨,分别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55.62%和8.49%。从目前库存情况来看,我国大豆、豆粕库存均处于相对低位,短期若两国限制大豆出口,或将导致国内大豆、豆粕价格大幅波动。
中国的玉米供应主要是国内的。据海关统计,2019年玉米进口量为406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1.72%。因此,国际市场的短期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从国内玉米供需基本面看,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报告,2019年度我国玉米产供需缺口为1708 万吨,如果后续需求继续旺盛,玉米价格可能会上调。
2019年,中国进口小麦349万吨,占国内消费的2.54%。中国的小麦进口国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贸易实力,其小麦进口占中国小麦进口总额的90%以上。
从四大主粮的对外依存度来看,除了大豆依附程度较高,其余三类几乎不受海外影响,而大豆并不是中国人的主食,更多的是用作榨油和动物饲料,所以根本没必要为粮食而恐慌。但从全球粮食作物供应情况来看,2020年非洲国内甜菜夜蛾和蝗灾的发酵可能成为推高粮食价格的重要因素。重叠的流行病将切断产业链中的贸易,国际范围内的粮食安全可能会遇到某些影响。
目标
声明:为了传递更多信息,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在此基础上操作,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