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紫江企业和珠海中富之后,a股将很快拥有另一个瓶盖企业——金夫科技。
在快消品牌这块大蛋糕划分已定,行业总体需求趋于平缓的背景下,金富科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增速下滑、盈利能力下滑。
同行多元化,走出了瓶盖这个“小圈子”,但公司仍然没有触及的方式。
增速下滑
4月3日,金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夫科技”)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深交所上市融资4.9亿元,主要用于扩大生产基地。
金夫科技的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塑料防盗瓶盖等塑料包装产品。其下游客户主要集中在饮用水包装、饮料等行业。2019年,公司对外销售了149.38亿个瓶盖。
2017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8亿元、5.68亿元、5.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30.86万元、8485.91万元、1.04亿元。
2019年,该公司的规模开始出现相对严重的增长下滑。2017年和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9.15%和14.15%,2019年下降至5.24%。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金夫科技的毛利率近年来一直在下降,但该公司的净利率却逐年上升。
2016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37.59%,2017年-2019年分别降至33.20%、29.67%、32.44%;报告期内,公司净利率分别为10.50%、14.93%和17.35%。
经过梳理,发现主要控制点在于管理成本。从2017年至2019年,公司管理费率分别为9.38%、4.01%和3.82%。与其他年份相比,2017年除了额外的股权激励费,该公司还以多种方式控制成本,最终挤出了更多利润。
该公司不断增加的库存规模也值得警惕。2016年至2019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729.73万元、1.2亿元、1.37亿元和1.56亿元,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13%上升至18%。
重度依赖大客户
根据尼尔森市场调查数据,2018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份额如下:农富山泉以28.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华润一宝以2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以10.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可口可乐以7.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康师傅和娃哈哈紧随其后。
用于包装饮用水的塑料防盗瓶盖行业也具有高浓度和寡头垄断的特点。行业的第二名华润怡宝,第三名景田,第四名可口可乐,均为金富科技的大客户。
在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前五大客户是华润亿宝、景甜、可口可乐、达能和惠州鲍波,它们是全球软包装巨头安科在中国的子公司。
同期,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总销售额分别为4.59亿元、5.16亿元和5.55亿元。前五大客户的总销售额持续增长,分别占营业收入的92.13%、90.74%和92.82%。
其中,公司对第一大客户华润怡宝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57亿元、2.70亿元、2.9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70%、47.47%和49.69%,客户集中度较高。
严重依赖大客户有其自身的操作风险,这实际上也说明了瓶盖行业的一个特点:——需求来源是固定的。
在金夫科技的五大客户中,华润亿宝和景甜已经连续合作了近20年,可口可乐、达能和惠州鲍波也已经合作了近10年,公司的主要客户名单多年保持不变。
没有新客户,老客户需求趋于平缓,且快消企业们对瓶盖的采购大多并无实质上的排他,需求增量很少,需求存量处于竞争状态,对于金富科技等企业来说,增长变得很困难。
同行中,紫江企业(600210。上海)已经完全多元化很长时间了。该公司的业务涉及聚酯瓶、标签、包装和印刷、快速消费品贸易、快速消费品合同制造,甚至房地产开发,而瓶盖业务只占一小部分。珠海中富(000659。深圳)最初处于行业的前沿,但几次所有权的变化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多元化业务发展缓慢。
金夫科技也一直在拓展瓶盖以外的业务,但进展并不顺利。几年前,除了瓶盖业务外,该公司还开始开展手柄业务。报告期内,经手业务收入下降,毛利率下降。
创始人因走私被判刑
金夫科技的控股股东是陈今佩,他直接持有公司70.39%的股份。公司实际控制人是、陈、陈珊珊,三人合计控制公司93.55%的股份。和陈是夫妻。陈珊珊是和陈的女儿。
目前,陈珊珊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是的董事,而并不担任任何职务。
陈珊珊,1990年出生,2001年开始在金夫有限公司工作。他曾担任采购官员和采购主管。他于2016年开始担任董事并进入核心管理层。
如果金夫科技上市,陈珊珊将成为为数不多的90后女性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和总经理之一。
事实上,陈姗姗的上台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第二代接班人,而是另一个曲折的故事。
1997年前后,陈今佩意外进入瓶盖行业,逐渐成为中国瓶盖行业的主要制造商之一。
2012年,陈金培以走私罪名被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陈走私的物品,正是瓶盖行业的核心生产设备——压盖机。
2016年金夫科技股改革,准备影响a股上市。为避免犯罪记录对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影响,陈金培将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让给了其妻子陈,陈于2017年4月被移交给陈珊珊。
至关重要的是,该公司在2019年6月首次披露更新时没有披露上述信息。监管机构在2020年初的反馈中强调了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