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缺乏油气资源,只能依靠进口来解决国内供需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石油也被称为国家的命脉。为了打破僵局,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和精力积极开发国内资源,并建立了多条海外油气输送管道。目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已经投产,预计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与此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再次收到了一个大喜讯。十亿立方米的油气宝藏已经“浮出水面”。
据国内媒体报道,最近在渤海莱州湾发现了一个新的油气田垦利6-1。实践证明,该油田储量大、质量好、产能高,潜力巨大。
40多年来,中国在渤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多轮勘探工作。结果不太令人满意。油田的特点是规模小,分布分散。很难建立一个开发系统。试验结果表明,仅垦利6-1-3年产原油就超过40万桶,精制汽油可供1万辆汽车使用5年。
可以想象,全面生产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将是极其可观的,这对于构建区域能源安全网,稳定东部油气生产能力,协调京津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渤海油田10年稳定生产4000万吨的目标奠定了基础。国内油田规模的扩大可以说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一个保护罩。
尤其是当夏,国际局势紧张,中东产油区仍动荡不安,委内瑞拉、伊朗等主要产油国受到美国制裁,国际石油市场跌宕起伏,沙特操纵油价扰乱市场。这些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导致全球不稳定。只有努力工作,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我们才能在危机到来时从容应对。
我们的国家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今年上半年,中石油正式宣布突破薄互层波阻抗Z反演技术。简而言之,该技术可以分析地球石油矿脉的分布,因为该技术完全由我国自主开发,一举打破了欧美的长期垄断地位,为我国创造了2.6亿的直接经济效益。它的潜在意义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