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19年度报告的披露已经进入密集期,两市年度报告中的查询数量逐渐增加。截至4月13日收盘,深交所和上交所共发布了40份年度报告,涉及39家上市公司。质询集中在生产经营、财务信息披露、应收账款等方面,要求相关公司对质询事项进行补充披露和说明。
市场分析指出,年报询函是从市场和投资者的角度,要求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或可疑的情况下,增加年报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信息披露等。不符合预期或有其他更严重的问题,那么股价将在这段时间内波动。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自4月13日收到年报询价信以来,上述39家公司的股价平均下跌1.08%,比上证综指的平均水平高出1.29%。
问询细大不捐
随着信息披露步伐的逐步加快,上市公司年报的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深交所作为一线监管机构,也开始“忙”起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年报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率,其中年报询函是重要手段之一。
据记者统计,截至4月13日,深交所和上交所共发布了40份年报查询,涉及39家上市公司。盛达资源公司是目前唯一收到两份年度报告查询的公司。在分交易所方面,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了11家,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了29家,其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发行了11家、8家和10家。
"年报查询是一项相对中性的监管措施."沈万红元证券分析师曹表示,此次询价的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帮助投资者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公司情况,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
一名会计告诉记者,年度薪酬包括行业发展、市场竞争格局、公司核心资源、商业模式、财务报表等关键信息。如果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过于简略和笼统,那么提供决策信息的有效性就会不足。
从调查信中涉及的问题来看,40份年度报告并不慷慨。它们不仅针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业绩、财务和会计信息、资产收购或某项业务的运营以及资本流动等大的方面。同时,年报询函还考虑了应收账款、会计处理、关联方等容易“藏污纳垢”的专业科目。
以关联交易为例,上述会计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交易所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一些公司经常可以转移利益,编造收入,调整利润等。通过关联交易。涉及的类型主要集中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提供资金(关联方占用的资金)、担保、销售固定资产或原材料等。
从被质疑公司的角度来看,科技公司已经成为交易所的焦点。在40份年报中,有10份涉及科技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截至4月13日,有30家科技公司披露了2019年度报告,这意味着三分之一的科技公司已经收到了交易所的质询。
问询函或引发股价波动
作为年度报告事后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年度报告查询功能的数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市场各方对年度报告查询函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
“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信息披露等。不符合预期或有其他更严重的问题,那么股价很可能在这段时间内波动。”中国移动首席战略分析师张夏
以2018年年报数据为例,张夏表示,上市公司在收到询价信当天的股价波动并不明显,但在接下来的1-5个交易日内将实现相对明显的负回报,询价信对股价的影响在30个交易日后基本消退。然而,由于大股东侵占资金和非法担保而受到质疑的公司的负回报效应最为显著,尤其是在询价信发出之前,股价明显波动。因此,收到询价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股价的波动性,特别是非法担保和占用资金会对股价产生很大影响。
张夏进一步指出,收到询价信当天的平均增减幅度为-0.18%,负回报公司的数量略多于正回报公司。收到询价信后,上市公司股价在1-5个交易日内明显下跌,从收到询价信之日到5天的平均收益率约为-0.98%。
沈万红元证券金融工程分析师曹也表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如果发出年度报告询价信或回复询价信,很可能会有一定的市场反应。从年报的询函机制来看,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需要注意:询日、披露日、请求回复日、回复日、再询日(如有)等。
曹还指出,虽然年报询函本身是一项相对中性的监管措施,但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记者发现,质询函对相关公司的“负面影响”也将在2019年年报披露期内生效。截至4月13日,40份年报询价信中涉及的39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自询价信发出以来平均下跌1.08%,比上证综指平均高出1.29个百分点。其中,23家公司的股价相对于上证综指下跌了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