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副校长陈丽网络教学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一种变革趋势

2020-03-24 14:55  来源: 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

讲师简介:

陈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首都学习型社会研究所执行所长,负责人力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3月21日至22日,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集成发展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所和HKUST迅飞联合主办的“人工智能点亮在线教学”公益直播论坛成功上线。北师大副校长陈丽教授出席论坛并发表了《在线教学:是权宜之计,更是变革趋势》主题演讲。蓝鲸商学院展示了以下精彩内容:

疫情下网络教学的三个阶段

首先,我想借此机会向全国所有为停课和不间断学习提供服务的教育企业表示感谢。同时,我也要向在前线战斗的老师、学生和家长致敬。疫情使得我国的网络教学非常仓促。这个过程真的不容易。接下来,我将与你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仓促的部署。它不是一种从容有序的教学创新实践,而是一种作为权宜之计的被动教学模式。然后网络教学实际上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仓促部署。2月12日之前,在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课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教育局、学校和教师根据我们对网上教学最简单的理解,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将传统的线下教学转移到了网上。

在第二阶段,我们更加理性。2月12日以后,在教育部的新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网络教学和面授教学在理念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各地区、学校和教师都在寻找合适的技术和资源,而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为在线教学提供平台和资源。

1000.jpg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

第三阶段是在实践中深入感受。目前,一些学校实际上已经进入这一阶段。在实践中,他们逐渐意识到网络教学不同于面对面教学。他们不断改进网上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学生和网上学习过程,同时大多数家长也逐渐进入角色。

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开展网络教学。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和结果证明,线上教学质量跟面对面教学一样,我们正在努力实现同样的质量,但是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这还有待考证。

这是一种权宜之计,也是一种变革趋势。

事实上,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信息技术体验课程和信息素养速成课程,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我们也希望各种教育主体,特别是教育管理者,能够共同思考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因为在线教育不仅是权宜之计,也是一种变革趋势。

1000.jpg

从现实矛盾的角度看,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当今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以知识转移为目标的传统学校教育体系所提供的标准化教育,无法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人格和灵活终身教育的需求。

然而,人类生产活动正处于从“两个空间”向“三个空间”转化的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的教育只有两个空间元素: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互联网为教育创造了“第三空间”——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有着不同于前两个空间的特殊性,如资源共享、信息众筹和行为数字化。组织形式、过程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这是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基础。

在“三个空间”的支撑下,教育的基本规律发生了变化,教学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为我们解决教育矛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虽然这一次我们是被迫进入网络空间的,但对我们来说,理解并坚定地推进未来的网络教育实践是一次非常好的经历。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促进了我们沿着这个趋势发展。

1000.jpg

对于未来教育的四个思考

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网络教学实践,我们对未来教育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课堂面授的重点还会是讲解吗?

在这个在线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平台上都有大量的解释性资源,学生也培养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师范学校开学后,面授教学还需要以内容呈现为主要教学行为吗?简单的知识获取工作能让学生利用资源在课前独立完成吗?

互联网允许教师预先定位呈现内容的功能,为面对面的交流留下宝贵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如应用、分析、评估、创造等。而不是专注于记忆和理解阶段。这是线上和线下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当然也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

二、优质资源是什么?如何共享?

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教育产业拥有许多可以为学校服务的优质教育资源。

那么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资源呢?首先,解释性资源是当前中小学资源建设的重点。第二,当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时,仅有解释性资源是不够的。我们更缺乏的是帮助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培养相应学科发展所需能力的认知工具,如思维导图等。最后,教师资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当地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为来自其他地方的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资源的供给不一定遵循线性模式。国家和政府提供的资源并非全部。整个社会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探索资源供给的社会化和云模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寻找适合自己和学校的资源。

三、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在线教学实践?

在教师和学生都熟悉了网上教学环境和模式之后,在下一阶段,我想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1.集成平台。直播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需要更好的整合。

2.提供工具。需要丰富教学工具和认知工具,如试卷生成的自动化和学生的自学工具。

3.更加注重基于过程的评价,让教学过程留下数据。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实时监控教学过程,同时给学生一个全面的学习评价。

四、疫情结束后如何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

这次网上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归功于国家近20年的教育信息化工程,为疫情期间停课和不间断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建议疫情结束后,应该趁热打铁,在原来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跟教育教学管理的整合和实践。同时,原有的教育信息化更加注重环境和资源的建设。疫情过后,我们还应该有新的建设重点。

下一阶段应该重点推动教学方式变革、供给方式变革、组织方式变革及管理模式变革。使教学过程得以重建,教学资源的供应由学习者驱动,教育系统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加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基于教学数据的过程监控、基于多维数据的科学决策等。

互联网正在改变教育的根本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教育的现实,但我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除了为破解现有的教育矛盾提供可能性之外,它也在改变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知识是由教师和知识分子在书中提供的。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知识已经回归,我们的知识观正在发生变化。

在新的环境中,知识的生产者不再只是精英,知识也不再是静态的、理论的、结构化的和特定学科的知识。知识是动态的,并且在网络中快速发展。同时,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所有智慧都可以用来转移并可能成为知识。

除了可以划分为学科、结构、原则和稳定性的标准化知识之外,另一种知识正在出现,这种知识只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一种重要能力,即海量的网络信息和动态的主观知识。知识不再仅仅是一种共识,而是有自己的特点,并且非常具有情境性、分散性和可操作性。

1000.jpg

这也是疫情后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一些研究表明,连通性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一个人与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起有机联系并不断分享信息时,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那么为学习者建立一个信息网络就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这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新概念:教学是促进学习者跟有价值的信息源联通的生态网络的构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生态网络的建设者和促进者。

我们正在适应这种环境。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也与教育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育服务模式、组织模式、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有可能创造新的模式,甚至推动教育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改革,进而建立一个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