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信证券与中信建设投资证券整合的消息开始在市场上流传,也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受此影响,两家证券公司的股价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中信建投的股价一度触及交易上限,两家券商都报告称,后期交易出现上涨。不过,关于整合的消息,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分别发布了澄清公告。两家证券公司都表示,“没有应该披露但尚未披露的信息”。
虽然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是两个不同的证券商,但它们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中信证券曾是中信建设投资的大股东。根据“一股独大”的监管要求,中信证券转让了大部分股份,目前持有中信建设投资5.01%的股份,排名第四大股东。此外,中信集团持有中信建设总投资的9.61%。因此,在市场上听到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投资合并的传言似乎是合理的。
此外,从中信证券本身的角度来看,经常会有并购。此前,中信证券已成功收购万通证券、华夏证券、金通证券和里昂证券,并于去年成功收购广州证券。上市前,中信证券与长江证券当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然而,通过许多并购,它不仅变得更大,而且变得更强。如今,它已跻身于领先的证券交易商之列,而长江证券则远远落在后面。
事实上,除了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合并的消息外,市场上也有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沈万红元与银河证券合并的传言。这四家证券公司都是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这样的谣言无疑是非常“爆炸性”的。
国内证券公司之间的整合和收购早已出现。除中信证券、国泰证券、莒南证券外,申银证券、万国证券早期整合,深湾证券与宏远证券合并。近年来,华创证券成为太平洋证券的最大股东,天丰证券收购了恒泰证券等。这些都是证券公司综合收购的案例。然而,通过整合和收购,相关证券公司的实力和规模往往得到提高。
作为中介,证券公司不同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这也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虽然在经纪行业中有许多像中信、银河和国泰君安这样的首席经纪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家运营商级经纪人,也没有一家在行业中拥有绝对优势。客观地说,这也是国内证券经纪行业发展的一大短板。
虽然中信证券与中信投资等领先证券公司合并的传言是虚假的,但也揭示了一个客观现实,即国内证券业还没有一家运营商级的证券公司。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是时候提出建设中国电信级证券公司的议程了。
随着今年4月1日外资在证券业的持股比例限制的解除,未来将出现更多的合资企业和外资独资证券公司,这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许多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更多的正在排队等待批准。这也意味着未来证券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小证券公司的生存压力将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它将迫使国内证券公司进行整合和合并。通过控股集团保暖,将使其规模扩大,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将增强其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建设航母级证券公司是证券公司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国内有100多家se
建设航母级证券公司也是国内证券公司走出去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国内市场,国内证券公司也需要走出去。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时间不长,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有限,可以想见国内证券公司走出去的难度很大。它不仅需要资本实力,还需要投资和研究能力,还需要影响力,从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争夺话语权。然而,普通证券交易商显然很难担任这一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