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失真严重 上证综指编制方案的修订值得肯定 但仍存在不足

2020-07-02 09:05  来源: 曹中铭

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指数公司决定从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计划。这也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上海综合指数将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多年来,市场从未停止要求修订上证综指的编制方法,此次修订也在意料之中。

上海综合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发布,这是a股市场的第一个指数。由于其历史地位和影响,上证综指常被称为市场的“风向标”。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沪港通的开通、科技板块的成立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和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资源等创新型企业在上海股市的上市,市场生态和上市公司结构发生了变化,上证综指的缺陷日益凸显。

上证综合指数是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和b股为样本,以上市公司总股本为权数编制的。b股市场最初主要是为了吸收外资而建立的,因此有其历史的特殊性。然而,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吸引外资渠道的增加,b股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b股逐渐被市场边缘化。然而,由于b股也包含在上证综指的编制中,投资者在参考上证综指走势进行投资决策时容易产生误导。

在上证综合指数中,中石油、中石化等五大银行的总股本较大,因此在该指数中的权重较高。这些股票一起涨跌,通常对上证综指有足够的影响。例如,中石油上市后,新股的开盘价较高,然后继续下跌,从而拖累了指数。即使在一定时期内,上证综指也成了中石油的“影子”指数。一些股票权重更高,成为市场批评的焦点之一。

此外,由于上证综指是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为权重编制的,因此也受到质疑。五大银行、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股数量庞大,但这些国有股实际上并未上市流通,未流通的股票也包含在指数中,这是其在指数中权重较高的根本原因。然而,与此同时,在以上市公司总股本为权重编制指数时,也出现了以部分替代全部,以少量流通股替代全部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可能影响一些股票的价格,从而影响指数的涨跌。

这一次,上海证券交易所修订了指数编制计划,排除了实施风险预警的股票,并实施了将新股纳入指数的方法,这被个人认为是可行和必要的。据统计,目前,上海股市约有5%的股票实施风险预警,且数量不小。实施风险预警的个股,尤其是处于退市风险边缘的个股,既没有能力回报投资者,也没有投资价值。相反,这些股票往往成为投资者的天堂,这加大了市场投资风险,也拖累了指数。上证综指多年来的糟糕表现与这些股票不无关系。

在新股被纳入指数方面,由于它们经常受到市场的轰击,如果按照上市后的第11个交易日将其纳入指数,那么此时股价可能处于高点,此后的持续下跌也会拖累指数。通过差异化手段将新股纳入指数将避免这一缺陷,使指数的表现更加真实,反映市场的波动。

将红筹股企业和科技板块公司纳入样本

海外市场的代表性指数通常是成分股指数,如道琼斯指数、S&P 5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日经225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是一个综合指数。如果修订后成为一个组成指标,不仅会影响其历史地位,而且会大大降低其影响。然而,为了避免上证综指的扭曲,可以将自由流通作为编制权重,这被认为是个人的最佳选择。一方面可以避免个股权重偏高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非流通股被纳入指数,导致指数失真。用自由流通作为编制指数的权重,指数的走势将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市场的波动,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更好的参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