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上,为了增强市场对自身的信心,上市公司往往选择对员工发起自下而上的增持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向市场发出其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并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最近有这样一家公司去兜风,但只是半程。
2月18日,久安医药发布公告称,实际控制人刘一首创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的员工积极购买公司股份,并承诺对2月18日至2月21日购买股份净值并连续持有超过12个月且在职的员工,增值收益归员工所有,如有损失,刘一将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有趣的是,在这种补偿中,通常100%的补偿是给予底层,而久安医疗只给予50%的补偿。
你知道,通常情况下,当公司发布自下而上的增持公告时,公司的股价会相应上涨,因为公司敢于做出100%的赔偿承诺。例如,不久前,贺兰新的股价从创纪录的低点上涨至7.35%,此前该公司发布了涨幅惊人的消息。此外,久安医疗有限公司的公告还提到,由于武汉疫情的影响,该公司的久安体温计作为生活必需品,在此期间需求大幅增加。不管温度计的性能在大甩卖后是否会改善,至少股价已经达到了最近的高点。人们怀疑他们对生活是否有信心吗?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刘一还敢承诺50%的赔偿?你有没有信心?
可能会从公司的过去中找到答案。久安医疗的主要业务是研发家用医疗保健电子产品及其分销商。起初,卖家从血压计等医疗设备开始。直到2011年,他们才开始向移动医疗过渡。然而,转型似乎不太成功。由于互联网时代对移动医疗的大规模投资,公司也进行了几次无承诺的高价值并购,逐渐拖累了公司本身。然而,公司的表现也很有趣。自13年前以来,净利润一直是同比亏损模式。就连投资者也开玩笑说,久安医药一直坚持“奇数年亏损,偶数年盈利”的原则。
虽然据说2019年业绩报告打破了这一规则,但最初19年的业绩预测是亏损4000万至6000万元,但今年1月,久安医药公司发布通知称,其与安森投资合作成立的基金会为其带来了投资收益,及时的非营业收入使其得以修订19年业绩预测:盈利6000万至8000万元。尽管这是该公司连续两年第一次盈利,但这并不是该公司自己的业务,因此该公司的未来仍令人担忧。
关于久安医疗的另一个令人困惑的事情是,刘一鼓励员工基于对公司未来的信心增持股票,而公司的控股股东却在不断减持。数据显示,久安医药控股股东三河公司今年1月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方式两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05%。此外,今年2月4日的公告中提到,1月23日和2月3日公司股价出现异常波动,1月23日三和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383.4万股公司股票,不到公司总股本的1%。
从表面上看,由于公司产品的大量销售,鼓励员工增加持股。然而,他们一直在秘密减持。看来,真正的控制者刘一这次只敢拿走一半的利润并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他对公司的未来有所怀疑。一些网民甚至抱怨说,“这不是封面故事,这基本上是打折出售股票”。对于这样一家公司,不仅员工应该对增持谨慎,我们散户投资者也应该远远观望。
资料来源:久安医药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