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非洲猪瘟影响,2019年中国猪肉产量将大幅下降。为了解决供需矛盾,2020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养猪的政策,生猪生产全面恢复。然而,随着新皇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蔓延,许多人开始担心国内养猪的紧迫性与当前国际粮食危机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吗?如何进行调整?
生猪养殖成本主要以饲料为主,豆粕占饲料成本的20-25%,玉米占生猪饲料成本的60-65%。因此,大豆和玉米价格对生猪成本有显著影响。由于国外的食品价格明显便宜,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大豆和玉米。
2019年,中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约占国内消费的85%,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分别占65%、19%和10%。
因此,许多人担心随着新皇冠疫情的发展,中国将出现大豆短缺。4月4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白刚表示,巴西3月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有所增加,现在是巴西大豆收获的季节。据了解,该国今年的产量有所增加,可能达到1.21亿吨,出口量也将增加。因此,目前大豆进口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从国内来看,将继续推进大豆振兴计划,采取各种措施稳定国内大豆生产,确保大豆供应。因此,我们不需要担心大豆问题。
中国2019年进口玉米479万吨,比2018年增加125万吨,同比增长35.43%,出口2.6万吨。
事实上,自我国实施临时储存政策以来,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不断上升。虽然这项政策后来取消了,但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到2019年底,玉米产量将达到2677万吨,增长1.4%。玉米一直是自给自足的。我们必须进口它的原因也是因为它便宜,并且用于储存和饲料。
因此,虽然受疫情影响,一些粮食出口国暂时停止了粮食出口,但这对我国影响不大。我们不需要担心,做好我们的工作,不要散布谣言,不要囤积粮食,这是我们对祖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