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股票的退出终于取得了进展。4月8日,上海人寿宣布换股。两名股东计划退出,三名股东进入,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再次上升。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剧变”如非法股票的撤回、人员的解雇和产品的批准之后,上海人寿将迎来一个新的面貌?
整整两年后,上海人寿在偿还非法股票方面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4月8日,上海人寿宣布更换股东。上海和翠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杨宁实业有限公司分别将其持有的上海人寿13.75%的股份转让给蓝海控股(集团)、上海中静安银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银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大连龙脉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如果转让完成,上海和翠实业和上海杨宁实业将完全退出上海人寿股东名单。
公告指出,新增股东与上海人寿实际控制人上海人寿及其他股东和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也不存在任何股权持有或其他安排。但是,股权转让将在中国保监会批准后生效。
在转让获得批准后,上海人寿长达两年的非法股权发行可能真正结束。
非法股票持续了两年。
“大股东,新股东”共同决议!
上海人寿保险公司诞生于2015年“保费盛宴”的鼎盛时期,成长于保险转型的回报期,是一家位于上海保税区的风险企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从成立后一年的盈利到2016年4月批准的40亿元增资,“高光”不外乎如此。
然而,这一瞬间烟花终于在夜空中消失了。
整整两年后,即2018年4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撤销上海人寿行政许可的决定,指出上海人寿2016年增资期间,上海合翠实业和上海杨宁实业存在隐瞒关联关系、持股过多、提供虚假材料等问题。作为回应,监管机构决定撤销上海人寿2016年增资许可,并要求上海人寿在三个月内迅速引入合规股东。
然而,在吸引外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人寿的非法股权偿还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且已延期两年。从2018年4月到2020年4月,这个人寿保险市场曾经的“黑马”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频频出现各种问题。
到目前为止,上海人寿最终宣布了股东变更,将两名非法股东所持有的全部27.5%的股份转让给了四家公司。这不仅包括上海人寿最初的最大股东蓝海控股(集团),还包括三名新股东。
公告显示,如果股权转让成功,控股(集团)将持有32.8%的股份,而静安银行投资、银润控股(集团)和大连梅隆国际物流将分别持有5.1%、4.9%和4.7%的股份。
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的上限从51%降至1/3。由于这个原因,上海人寿的最大股东蓝海控股(集团)尚未能完全接管被拒绝的非法股票,仍需要其他投资者来拯救。
监管机构频繁的“点名”
上海生活的问题还在继续!
除了因侵犯股权而被监管机构点名之外,高管学历造假和产品管理漏洞等问题也一度将上海人寿推至监管重点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0月25日,上海银行和保险监督管理局连续两次批准否认周秋实的资格。
批准文件显示,周秋实的国际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与学校证书不一致。根据《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第43条,周秋实担任上海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的任职资格未获批准,其任职资格申请在一年内未被受理
事实上,早在2018年,周秋实的学历问题就已经广为流传。一封来自内部的报告信透露了上海人寿的高级管理职位资格考试。以“周秋实事件”为导火索,保险公司高管任职资格审查的监管再次提到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上海人寿的产品管理漏洞也使其雪上加霜
爬山
监督“批评”清单。
自2018年5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启动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检查整改以来,自2019年以来,监管已先后下发《关于人身保险产品近期典型问题的通报》,上海人寿也成为“点名”之一。
《通报》指出,上海人寿存在“个人产品无法人或总精算师签字”、“申报后零售额产品超过10个”等问题。监督指出其产品战略不明确,产品管理存在漏洞。
新的起点
如何利用股东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海人寿对“新”表示欢迎,并向“经常暴露的”问题发出呼吁。在更换股东后,上海人寿会有新的发展吗?
从保费盛宴时代开始,上海人寿就像那个时期的保险公司一样,也依靠万能保险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在其成立的第一年,规模保费收入突破100亿元的纪录。当年,参保家庭新增保费(主要是万能保费)占规模保费的近70%。
近年来,随着保险担保的回归,再加上对短期和中期产品的监管限制,全能保险家庭的增加和支付开始下降。然而,从上海人寿的角度来看,2015年至2018年,被保险家庭缴纳的新增保费在规模保费中所占比例仍在50%以上。
从最初的保费收入来看,2017年至2018年,上海人寿保险公司的规模没有任何增长,甚至出现了逆势。2019年,根据上海人寿的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保险收入为126.23亿元。
在渠道方面,上海人寿仍然坚持以银行邮件代理为主要渠道。从2016年到2018年,上海人寿分别通过银行和邮件代理渠道实现了99%、98%和96%的原保费收入,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明显。
尽管在此之前,上海人寿还提出了转型的口号,“上海人寿正根据保险市场的需求和监管要求,全面推进业务重组。主要是通过创造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寿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关键产品,以实现更高的“价值增长”,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上海人寿保险业务的真正转型仍然需要时间。
现在,上海人寿已经更换了新股东,非法股权偿还已经结束。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抓住机遇,调整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能是真正的出路。
目前,上海人寿似乎发现了一些与股东业务相关的要点,以促进业务增长。2019年9月,上海人寿、蓝海医疗和GBG公司联合发行“上海人寿蓝海金盾集团医疗保险”,依托大股东蓝海控股的高端医疗资源——,上海蓝海门门诊部,为用户带来“医疗保险”服务的新体验。上海人寿指出,蓝海集团所拥有的医疗资源将有助于上海人寿探索和创造一种商业保险和医疗服务管理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这对上海人寿的战略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三家新股东推出之际,上海人寿还在公告中指出,银润控股参与上海人寿将有助于双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商业保险与医疗服务的融合,探索和创新医疗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大连龙脉国际物流将充分发挥高端客户游艇俱乐部的优势,帮助上海人寿在更广阔的领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