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和共同支付的风险导致信用卡资产质量下降。面对疫情下的严峻形势,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加入了防风除鼠的行列。
陈大才
生产|支付百科全书
在广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实施大规模风控除鼠后,新一轮除鼠风暴有可能到来。
《支付百科》了解到,3月份信用卡降额风暴期间,“宇宙银行”工商银行没有采取明显的控风措施。然而,许多持卡人最近报告称,工行开始大规模降低信用卡额度,甚至从30万降至0。
在2019年的财务报告中,银行业信用卡资产的规模和质量均已公布,其中包括与中国农工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建立外交关系的六家国有银行,信用卡整体不良率正在上升。除了疫情的影响,信用卡资产质量状况今年可能会更加严峻。为了应对不良指标上升的风险,各大银行可能会采取更严格的风力控制措施。
宇宙行按下向下量键
“10万元的上限降低到了3.5万元。我知道这一切都已经拟定好了。”一位工行持卡人看到降额信息时非常沮丧。比他更糟糕的是,一些持卡人被降级,没有收到任何短信警告:“昨天是4万元的上限。如今,工行应用的登录账号已更改为2.8万元,已降额的短信尚未发送。”
3月份,广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相继下调信用卡额度,并加强了对信用卡交易的监控。其中,广发持卡人表示,广发银行已经开始控制个人账户机。虽然它可以去超市买一把刷子或一把气刷,但个人商店里的机器不能刷。从广发银行的风控特点来看,很可能会打击到使用手刷和mPOS机的用户,因为这些人对资金逆转的需求更大。
与上述银行相比,工行并没有制造太多噪音。相反,它似乎是从持卡人的角度出发,宣布了暂停降额和控制风险的福利政策。当时,工行表示将暂停所有信贷风险控制措施,如降低贷款额度、增加灰色名单和删除白名单、暂停收款,并根据疫情发展逐步恢复。
作为信用卡行业的领导者,工行的信用卡降额行动可能会引发一场异常猛烈的信用卡降额风暴。目前,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频繁采取信用卡风险控制行动,主要是出于监管和信用卡发行激增的考虑。
此前,北京银监局发布了《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 (《意见》),指出了当前银行卡业务面临的突出风险问题,如信用卡放贷不慎,要求银行加强银行卡开户风险防范,严格信用卡信用管理,加强银行卡交易监控。
关于信用卡发行数量,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系统整体运行报告显示,信用卡和信用卡使用总量为7.46亿张,同比增长8.78%,人均信用卡和信用卡数量为0.53张。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银行发行的银行卡数量早已超过1亿。
削减将会继续
银行对信用卡金额的减少和控制一般是由于信用卡资产潜在质量风险的加剧。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2019年底,银行卡信贷总额为17.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8%。银行卡可偿还信贷余额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信用卡逾期六个月的总金额高达742.66亿元。
具体到银行层面,据不完全统计,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
国有大银行是中国信用卡市场的支柱,它们的规模仍然很大,因此风险控制将更加严格。六大国有银行信用卡发行量达到6.4亿张,其中工行、农行、建行、中行和邮政储蓄银行2019年将分别新增1760万张、1700万张、1276万张、1492.8万张和801万张。就新发行的信用卡数量而言,与2018年相比,六大银行总体上有所下降,这意味着自去年以来,信用卡领域的风险控制已经收紧。
以交通银行为例。该银行2019年的新信用卡增长率突然停止。2019年,注册卡(包括准信用卡)数量达到7180万张,仅比去年底增长0.3%,而2018年的增长率高达14.6%。
疫情的爆发给不良资产率蒙上了阴影,不良资产率原本在上升。受疫情影响,一方面信用卡持有人资金需求增加,长期借款问题严重,信用风险增加。另一方面,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催收工作受阻,无法实时监控信用卡风险管理。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银行在审批信用卡贷款时更加谨慎,减少信贷额度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可能性。
当然,持卡人在疫情期间的过度负债、逾期付款和违规使用也将被纳入银行的风险控制名单。银行一旦发现持卡人交易异常,信用风险上升,就会对持卡人进行风险控制和限制。在疫情下,信用卡风险控制变得非常敏感。只有持卡人合规使用信用卡,才能避免受到影响。
扩展阅读
信用卡总是有742亿逾期未还,引发了一场信用减少风暴。许多银行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