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揭示经济复苏教育行业损失近90%的收入房地产行业“恢复血液”最快

2020-04-15 10:12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在疫情下,哪些行业受影响最大,哪些企业最先恢复生产?数百万个企业样本、7.84亿条交易记录和总计14.53万亿条交易记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揭示了大数据,经济复苏进程的答案开始显现。

本文由《每日经济新闻》和腾讯新闻联合制作,从腾讯新闻开始。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20年初,一场新的肺炎突然爆发,导致经济活动冻结,经济增长“暂停”。

大多数企业都在经历“生死体验”,尤其是中小型微型企业。

现金流能持续多久?转接航班什么时候到达?这是过去3个月中小微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在疫情下,哪些行业受影响最大,哪些企业最先恢复生产?数百万个企业样本、7.84亿条交易记录和总计14.53万亿条交易记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揭示了大数据,经济复苏进程的答案开始显现。

阅读提示:花1分钟,先明确3个问题

什么是中小微企业?2019 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以下;什么是微型企业?2019 年营业收入在100万以下。在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市劳动力和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有哪些数据和指标?以营业额为核心指标,包含百万量级企业样本(其中97.2%为中小微企业)、7.84亿条交易记录、14.53万亿元交易记录总额。

数据来自哪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产业金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北京道口金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组。“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复苏指数”是利用从税收、发票、支付、工商和其他数据来源汇编的企业管理数据,为全国各行业、各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的。

2月,疫情“斩掉”中小微企业三分之二营收

中国中小微企业用户日总业务量(亿元)

今年前三个月,新皇冠疫情经历了爆发期、发酵期和冷却期。在此期间,作为一个在众多企业中具有“主导作用”的中小型微型企业,对这一流行病的“威力”感受并不深刻。

第一季度,中小微型企业的经济复苏指数(即当月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的比率)走出了“V”型市场:

1月份,由于防疫和春节假期的双重影响,全国中小微型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同比下降40%。

2月份,由于持续防控疫情的需要,中小微型企业难以复工、恢复生产缓慢,经营收入在此情况下进一步“压缩”,同比下降三分之二。

3月,随着中国疫情的缓解,中小微型企业有序复工复产。营业收入显示出“跳跃”增长,比上个月翻了一番,增幅约为143%。在此期间,经济复苏指数也攀升至41.1%,较上月上升约8个百分点。

中小微企业春节后营收“打折”明显

第7周不及上年同期三成

2019年的春节在二月,2020年的春节在一月。为了使数据更具可比性,以春节为时间轴对数据进行重组,可以消除这种影响。

从营业收入绝对值来看,中小微型企业节后营业收入的“折扣强度”明显高于节前,在节后第7周(3月16日至3月23日)达到最大。在此期间,营业收入仅恢复到去年同期的27%,经济活动的恢复率(即春节后周营业额与春节前四周平均周营业额的比率)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7.5个百分点至39.4%。

节前,中小微型企业营业收入下降最多的一周发生在节前第三周(2020年1月6日-2020年1月10日),但营业收入也达到去年同期的70%。

此外

相比之下,2月份疫情对金融业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济复苏指数为49.6%,收入同比“压缩”最小。

3月之后,大多数行业进入了复苏期。房地产行业表现最为出色,经济活动复苏水平达到59.4%,较上月上升30.7个百分点。教育部门的复苏最慢,为11.8%,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大多数行业在3月份进入了“血液复苏”阶段,但疫情的影响在一些行业仍“挥之不去”。在电力、热力、燃气和供水生产和供应行业、矿业等行业,3月份中小型微型企业的经济复苏指数继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融部门在应对2月份疫情的影响方面似乎更加“稳定”,但在3月份却表现不佳。中国3月份的经济复苏指数低于2月份,仅为44.8%,较上月下降了4.8个百分点。

教育业损失近九成营收,房地产业“回血”最快哪些地区中小微经济恢复最快?

从31个省/市/自治区来看,谁受疫情影响最大并不奇怪。湖北首当其冲。2月份全省企业的经营活动仅占去年同期的4.9%。

相比之下,辽宁的经济在疫情期间遭受的“折扣”最少。然而,即便如此,中小型微型企业的营业收入也同比“减半”。

到3月份,这一流行病的影响有所减轻,各地的经济复苏加快。在此期间,新疆和四川处于领先地位,前者的微观经济复苏指数从2月份的不到20%飙升至3月份的超过65%,而后者则从2月份的不到40%反弹至3月份的60%。此外,甘肃和内蒙古的经济复苏指数也升至50%以上。

作为疫情的中心,湖北3月份18.9%的经济复苏指数仍是所有地区中最低的,但比2月份上升了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与行业影响相似,疫情的影响在一些地区也经历了“时滞”,这体现在辽宁、广东、福建、湖南、北京和西藏。3月份,这6个地方的中小微经济复苏指数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降幅最大,为17个百分点左右。

新疆、四川、甘肃领跑

统计显示,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业和商业服务业是商业数据占比最高的五个行业。

从这五个行业的中小微观经济复苏指数来看,广东在北京、上海和广东中“复苏能力”最强,五大行业的复苏指数高于上海和北京。

从三地五大行业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复苏程度最高,其次是租赁和商业服务。制造业的复苏指数最低,为34.3%,低于房地产行业43.1%的最低复苏指数。

对比北上广:广东“恢复能力”最强

从数据来看,在疫情下,规模较小的微型企业对冲击的“弹性”更大,冲击后的恢复也更“弹性”。

1月份,疫情开始时,微型企业的经营活动损失不到10%,而小型企业的经营活动下降了近40%。今年2月,疫情最严重时,小型和微型企业的经济复苏指数均显示环比减半。3月,复苏期开始。微型企业的复苏指数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而小型企业的复苏指数仅上升约8个百分点。

对比中小微:微型企业 “韧性”更足哪些微型企业“超常发挥”?

从区域来看,微型企业的复原力也明显强于小型企业。在31个省/市/自治区,微型企业的经济复苏指数高于中型企业。新疆、内蒙古和四川都在小微企业经济复苏指数前五名。

就行业而言,微型企业抵御疫情影响的“韧性”也很明显。除文化、体育和娱乐外,其余18个行业的微型企业经济复苏指数均高于小型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复苏努力方面,一些行业的微型企业“超标”,房地产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最突出的两个行业。三月份的经济复苏水平分别为160.1%和157.8%,远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教育部门仍在努力复苏,小型和微型企业的复苏指数都不到20%。此外,住宿和餐饮、文化、体育和娱乐尚未从疫情中恢复,经济恢复指数低于31%。

房地产业3月营收远超去年同期对话课题组

这份描述中小微型企业在疫情中复苏足迹的大样本研究报告是如何形成、改进和发布的?如何处理和测试上亿的数据?每一位记者(以下简称“NBD”)都会与研究小组交谈,听他们讲述报道背后的故事。

今年中小微企业恢复指数会往上走

NBD:在这个时期推出这么一篇研究报告,请问当时怎么想到开展这样一个课题?我们的项目在二月底开始。当时做这个项目有三个主要原因。

首先,在二月份的时候,全国的疫情防控还是很严格的。我们发现许多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微型企业,仍然在相对恶劣的条件下经营。因此,我想研究一下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型企业的真实情况。当时,我们主要接触问卷调查或其他替代数据平台的数据,以预测工作回报率。然而,我们发现劳动报酬率数据不足以充分反映真实的疫情。由于企业的经营受到员工的回流、供应链上下游等因素的限制,出现了返岗不生产的现象,所以我们想做这样的研究。

第二,各行各业的人都看到了中小微型企业遇到的困难,中央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企业的政策。我们也做了这项研究,为相关部门提供中小微型企业的最新经营情况,以供参考,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一些支持。

最后,我们的团队拥有用于此类研究的数据资源。数据提供者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孵化的企业金融科技企业金科道口——。数据通过星河金科星河企业大数据平台进行系统分析。我们以前合作过多次,样本数据对国内中小微企业具有较高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因此,我们在做这项研究时有一定的数据优势。

据悉,金科道口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孵化的金融科技平台。它以企业大数据聚合为核心,依靠强大的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从企业经营信用状况到产业链映射的深度挖掘。

课题组:

NBD:也就是说整个过程用了一个半月左右不到两个月时间?实际上从报告开始到完成需要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为什么我们直到现在才宣布呢?这是一种情况。

当我们第一次开始研究时,我们发现报告指数相对低于我们的预期。例如,我们的复苏指数在2月份为33%,而在3月份仅为40%,这与我们看到的复苏率不同。为了测试结果是否真的有效,我们进行了反复测试,又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总共是两个月。

课题组:

NBD: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我们的中小企业微观经济复苏指数反映了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的一些变化。例如,当一个企业的一些员工来上班时,该企业开始运作,但此时没有秩序。这种企业反映在复工率上,但企业的真实情况是企业已经复工但还没有复工。这种情况不会反映在中小微型企业的复业指数中。我们的指数与反映实际业务运营和交易活动的工作回报率不太一样。

其次,在以往的研究中,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数据很难获得,疫情下的管理数据更难获得。现有的一些复工复产指标更关注规模以上的企业,而我们的报告主要关注中小微型企业的经济复苏,这与目前看到的大多数复工复产的目标主题不同。

课题组:

NBD:数据和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具体是怎么检验的?数据结果与媒体之前宣布的恢复工作不一致,因此我们需要检查以确保数据正确。

首先是测试有效性。从我们的样本来看,它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与全国亿万小微企业(个体)的分布基本上非常相似,而横向样本分布基本相同。

此外,这些数据还可以支持我们进行一些历史回顾性研究,例如将2019年的数据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对比。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与宏观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一致,也可以从这个角度验证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将进行一些访谈,包括专家或协会的访谈,然后确保这些数据没有大的偏差。

需要强调的是,数据反映的是经营数据,它反映的是真实的经营活动,这可能不同于表面上的返回工作。如果一个企业恢复了工作,但没有恢复生产或订单,它也有助于工作的回报率,但因为真正的商业活动没有发生,他们不会反映在我们的指数。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有订单和交易的真正来源才能维持运营。

课题组:

NBD:统计分析中的营业金额虽然是基于百万级数量,具有大体量、高频率、实时性以及覆盖面广等特征,但应该也不是全口径的统计数据,那最终得出的中小微经济恢复指数对于总体判断的准确性如何保证?由于全国有近1亿家企业,我们使用其基础数据(包括工商数据、税务发票、支付数据等。),并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取所需的统计数据。如果我们使用全部样品,那么这个数量将非常非常大。同样,行业也是一样的,我们用19个主要行业的国家标准,如果细分为二、三、四个行业,那就更大了。

这意味着需要在处理数十亿数据所花费的时间和要生成的最终报告(或处理效率)之间找到平衡。同时,我们也应该保证这个数据的样本选择的正确性。

我们根据全国的数据画了这么大的一个块,大概有几百万。从我们的论证来看,百万也能更好地反映每个地区和行业的数据。因此,从样本选择的角度来看,我们使用的数据应该基本上非常有代表性。可以代表该国中小企业的大样本集超过了许多基于问卷或实地访问的数据集。

课题组:

NBD:我们了解到,这百万量级数据是经过脱敏处理的,不少人也关心这是怎样的一个脱敏过程,可以展开介绍一下吗?所谓的脱敏意味着我们不会涉及某个具体企业的详细数据,而是通过计算整个数据来实现。简而言之,我们不会知道任何特定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我们可以对所有这些企业进行统计,并围绕该企业进行大数据分析。最后,通过统计,得出通过星河大数据平台,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等统计维度的数据,作为模型分析的数据支撑。

课题组:

NBD:最终得出的报告结论,现实可参考价值,您怎么评价?我们刚才还提到,我们必须要求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确保效率和准确性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数百万个样本数据从数亿个目标数据集生成了这个结果。最终呈现的复苏态势实际上颇具代表性,具有实际参考价值,对政府制定政策参考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课题组:

NBD:对于多数人来说,我们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触觉”来感知经济恢复得如何,请问在逐渐深入课题的过程中,对于当前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否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虽然北京不是疫情中心,但由于人员流动量大,防疫和控制一直非常严格。防疫控制效果显著,但经济成本相对较高。从我们的研究比较来看,北京的道口中小企业复苏指数略低于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这两个月大约是33%,大部分企业处于恢复工作而不恢复生产的状态。

从我们个人的经验来看,这一流行病对餐饮服务和娱乐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当我们外出时,大量餐饮企业还没有开门。还可以看出,像电影这样的服务行业还没有开门。这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经验,这一面验证了数据。

课题组:

NBD:目前疫情还在持续,人们对未来形势发展仍感到不确定。在逐步深入分析过程中,课题组认为目前中小微企业复工形势如何?预计未来趋势怎样?从我们的研究来看,虽然中小微型企业的返岗情况总体上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恢复水平,但一个好的现象是,恢复水平继续上升,疫情的影响正在慢慢减弱。

例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2月份全国中小微经济复苏指数为33%,但3月份达到41%。从环比来看,3月份全国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1%,增幅非常大。

目前,各地恢复生产正在推进,特别是当我们看到政府支持企业的各种政策时。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应继续改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短期内控制了国外的疫情,因此很难预测疫情的趋势。对于那些依赖出口的企业来说,它们可能仍然会受到国外疫情的影响。

课题组:

NBD:外向型经济确实受到境外疫情的影响,那在这次的数据分析过程中,是不是有对应的体现?在数据上能否体现出一些特征?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流行病对依赖出口的企业的影响呈变化趋势。2月初,是国内的流行病导致它没有恢复工作和生产,然后是积压的订单。然而,由于海外疫情开始蔓延,海外订单被取消或没有新订单,导致订单下降。因此,即使它恢复工作,仍然存在不恢复工作和生产的现象。

然而,由于海外疫情的严重性,很难预测疫情何时结束。我们预计,在海外疫情得到控制之前,出口导向型企业将继续面临困难。

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将从两个维度着手:一是对经济高度依赖外国的地区进行专题研究;另一个是对面向出口的分部门的特别分析,这将反映在以下报告中。

课题组: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中小微型企业的订单主要是针对国内需求还是国外需求?

如果是依赖出口的中小微型企业,就要严格依赖国外疫情的变化和经济的复苏。在国内,我们也应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当前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从消费者方面来看,疫情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各地的防控力度也在逐渐减弱。因此,需求方有望尽快恢复。供应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受员工回报率的影响,也受上下游供应链的影响。

总体而言,随着国内疫情缓解,恢复工作和生产有序进行,中小微型企业复苏指数将继续上升。

记者:袁

编辑:廖丹

愿景:帅领喜

排版:廖丹杨世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