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从今天开始发放消费券消费者提前计算“如何消费”

2020-04-15 10:18  来源: 中国财富网

随着全国各地工作和生产的恢复,杭州、南京、青岛等地推出了各种形式的消费券,规模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不等。4月8日“启封”的武汉也将在4月15日迎来第一张优惠券。中国银联湖北省分行组织各商业银行开展惠民消费活动,通过云山富APP一期发放惠民消费券2000万元。

“消费券的发放可以起到一定的地方消费补贴作用,暂时缓解鲁文餐饮等一些服务企业的经营压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券种类繁多。一般来说,消费券的作用主要是缓解一些服务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可以带来乘数效应,即扩大实际消费支出。

首期发放近2000万元消费券

品类覆盖商超、百货等

武汉何时会收到第一张优惠券,每个人会收到多少,使用范围有多广?

根据云山富发行湖北惠民券的具体情况,该券将于4月15日至6月9日发行,分四个阶段发行,即4月15日至4月28日、4月29日至5月12日、5月13日至5月26日、5月27日至6月9日。第一阶段将发行近2000万元的惠民券。

从4月15日、4月29日和5月13日上午10: 00开始,您可以在云山府应用上获得面值为20元的连锁超市优惠券和10元的社区便民优惠券,分别满50元和30元即可直接抵扣。从4月29日、5月13日、5月27日上午10: 00起,在云山府APP可领取面值50元的百货公司优惠券,可直接从100元整中扣除。

需要注意的是,在收到优惠券后的7天内以及当前活动截止日期之前,可以使用免赔额。虽然是由指定商家使用,但参与活动的商家名单几乎覆盖了武汉绝大多数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和百货商店。

4月14日,记者《证券日报》在云山府APP上定位于武汉市。当他点击“奖励中心”时,他发现所有三种类型的消费券都已经上架,只有在正式发放时间后才能免费领取。从优惠券的数量来看,目前超市连锁店展示的优惠券数量为100,000张,社区便利店为150,000张,购物区百货商店为30,000张。

市民跃跃欲试

消费券发放将带来乘数效应

早在其他地区开始发行优惠券时,记者《证券日报》就注意到武汉的许多朋友问“武汉什么时候可以发行优惠券?”现在,武汉消费券的势头越来越大,武汉市民也开始摩拳擦掌。

经过76天的“城市关闭”,武汉居民谁已经充满了“消费欲望”,他们如何看待消费券?记者昨天在武汉对20名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优惠券的使用有不同的重视程度。

记者《证券日报》了解到,10至20岁的消费者主要喜欢社区便民券和超市优惠券。一些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便利店和小商场是学校周围的主要区域,他们可以在开学时使用这些优惠券。20至30岁的消费者主要倾向于社区便利券。目前,武汉已经有序恢复生产,上班族可以使用这种优惠券来解决工作日的午餐问题。30至40岁的消费者主要倾向于在超市和百货商店购买优惠券。武汉的一位家庭主妇给记者计算了一个账户《证券日报》。在该市因疫情关闭期间,一个四口之家的每月食品费用约为5000元。超市优惠券对她来说是最实用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类型的消费欲望,那么武汉的凭证发行能发挥多大的消费力呢?这可能会借鉴其他城市发行消费券的效果。

4月9日,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根据初步信息,7个省的20多个城市已经发行了各种形式的消费券,短期内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例如,杭州已经注销了2.2亿元消费凭证,推动消费增长23.7亿元,乘数效应为10.7倍。郑州一期发行消费券5000万元,两天内注销1152.4万元,消费达到1.28亿元,乘数效应达到11倍。

从中长期来看

还需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发放消费券相当于政府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购买力转移给公众并在特定地区消费,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刺激相关地区消费的复苏,从而带动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缓解压力。“一些分析师表示,与直接发行货币相比,发行消费券可以用于消费而非储蓄,而且刺激效果更为明显。此外,消费券可以显著改善经济低迷时期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条件,为后续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长期政策奠定良好基础。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组长、首席分析师杨昌对记者《证券日报》表示,在武汉疫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短期发行消费券有利于推动武汉“重返工作岗位、恢复生产、恢复交易”。他进一步说,“补充居民”比简单的“输血”更有利于“造血”。通过短期快速促进下游需求修复,向上传导带动企业运营修复,从而形成正反馈,短期效果将更加明显。

“优惠券是一种紧急措施。从中长期来看,刺激消费主要是为了增加就业。受疫情影响,中国就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受到了很大影响。”银河证券(Yinhe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刘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增加就业,员工才能获得更多的工资和支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