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重磅消息将带来哪些具体影响?
创业板改革和试点注册制度的消息已经席卷了朋友圈。这一轰动新闻的具体影响是什么?
中征军首先采访了许多业内人士,得出了七个推论:
创业板上市的新股更加活跃
个股的涨跌幅度很大。
在现阶段转移资金并不明显。
空壳股票估值缩水
高质量的股票更受机构青睐。
“平庸”的股票成交量萎缩
购买基金或成为个人投资者的首选
创业板新股上市更活跃
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实施后,新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五天内不会出现价格涨跌,新股交易会更加活跃。
一家公募基金的策略分析师张军(化名)认为,从上市前五个交易日的交易来看,虽然市场定价已经实施,但交易仍然非常活跃。由于创业板的个人投资者数量超过了科学创新局,可以预计创业板新股在首五个交易日的交易也将非常活跃。与此同时,热钱也将积极参与新股上市前五个交易日的市场行情。
个股极限波动大
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实施后,新上市企业在上市前五天不会涨价。之后,价格限制将从目前的10%调整到20%。当正式实施时,股票也将调整到20%。
这意味着个股的极限波动值变大。在10%的限制下,上限可以赚取22.22%,上限可以损失18.18%。在20%的限制下,下限可以赚取50%,下限可以损失33.33%。
广东开放式证券战略团队认为,对于二级市场,创业板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五天不会出现涨跌,五天后涨跌的上限将从目前的10%调整至20%,这将增加短期创业板新股的波动性。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由于个股的极度波动,这意味着原有的a股交易模式可能会逐渐失效,超短期资本投机理念也将面临颠覆性变化,过去八年超短期收益1万倍的神话不会重现。
现阶段分流资金不明显
创业板和试点登记制度的改革是否会导致资金分流?交通银行国际部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部长洪灏认为,央行已不断下调利率指引,随着未来通胀压力下降,降息空间加大,市场利率也在不断下降。所有这些都表明,流动性不是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私募发行网研究员刘表示,自科学创新委员会成立近10个月以来,上市公司数量已超过100家,资金分流效果不明显。其次,监管机构一直在引导更多的基金进入市场,包括外资、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因此创业板注册制度的资金分流效应并不明显。
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科学创新局的发行资金没有明显分流,创业板注册制度在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明显的资金分流。
壳股估值缩水
洪灏认为,注册制度是由市场来决定哪些公司符合上市标准,最终大大缩短上市时间,降低上市成本。因此,拒绝退出市场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大幅缩水,从而释放无效锁定资金,并将其重新分配给市场上更有价值的公司。
悦凯证券战略团队表示,从长远来看,优胜劣汰,符合创新导向的高质量企业将受到长期基金的青睐,壳资源的价值将受到抑制,资本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结构将得到双重优化。
优质股更受机构青睐
机构投资者将如何回应?张军认为,在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之后,预计创业板新股的供应量将会增加,使得质量目标更加稀缺,机构集团的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事实上,近年来,由于龙头股的优势不断凸显,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a股的有效性有所提高,机构选股目标的重合也变得非常普遍。
前述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未来的领先效应将更加明显,增长稳定的领先公司将享受估值溢价,而炒作概念的公司将逐渐被淘汰。
刘认为实行的登记制度更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入蓝筹股,这更符合该机构的投资风格。因此,对机构来说,影响不大,但会强化价值投资的路径。
“平庸”个股成交量萎缩
空壳股票的估值已经缩水,优质股票按机构分组。“普通”股票呢?
张军认为,随着a股上市公司的增加,大多数平庸个股的成交量将会缩水。如果质量正常,新股的成交量也会在5个交易日后下降。然而,当该股票被纳入指数或由证券交易商研究人员推荐时,估值的增加将是明显的,类似于美国股票纳斯达克的情况。最终,投资者将接受除蓝筹股以外的股票的普遍高波动性。
买基金或成首选
对个人投资者参与a股有什么影响?
一位公开发行的官员说,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选股的难度变得更大。个人投资者要么有很强的专业投资能力,选择自己的股票;要么通过基金参与a股。纯粹在交易层面上玩的玩家更难获利。
刘说,对于热钱和普通投资者来说,交易规则的改变意味着市场风险收益率的改变,而以前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策略可能不再有效,所以对这些投资者的影响是最大的。可以预计,散户在未来市场的比重将会越来越低。
(作者:林榕花、李蕙敏,来源:中国证券报)
往期高命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