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退市风险!票面价值的退市应该对包钢的股票宽松吗?

2020-04-30 09:40  来源: 郭施亮

退出市场

随着上市公司年报和季报的相继披露,有些人高兴,有些人难过。对于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尤其是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它们总是对退市风险保持警惕。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市场退市规则趋于丰富的背景下,股票退市条件不仅仅限于净利润持续亏损的情况,还可能涉及负净资产和面值退市的退市风险。

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值退市应该并不陌生。从洪钟的股票到楚颖的农牧业,再到华新的退休、印吉的退休以及其他上市公司,它们都因为触及了面值而被迫退出市场。看看这些年,市场对那些触及退市股票面值的股票并不友好。当上市公司进入退市盘整期时,股票进入加速下跌趋势。然而,1元的票面价值已经成为这些退市股票的价格上限。

截至4月29日,a股市场约84家上市公司的股价均低于2元。其中,面值低于1元的上市公司有6家,分别是:退市钱宝*、ST澳普、美资能源、天广中贸、申武环保和*ST港泰。与此同时,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接近1元的票面价值,非常接近触及票面价值的退市规则。

事实上,从对上述股票的分析来看,它不仅仅限于*ST股票,还涉及许多非ST股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包钢作为央企的股份。4月29日的收盘价仅为1.05元,不到1元面值的5%。

对于包钢来说,这也是投资者非常熟悉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其特殊的背景和身份。根据股东分析,包钢目前持有54.54%的股份。但据公开信息显示,包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持有公司25.3%的股份和46.39%的自有股份。这一质押率并不低。另一方面,包钢的股票长期以来一直以低股价、大市值和散户聚集为特征。具体来说,截至今年3月31日,包钢已拥有59.22万名股东,但迄今为止,包钢股票市值仍达到478.6亿元,成为市值1元的最大上市公司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它1元股票或跌破1元价格的上市公司相比,包钢一直以其大量蓝筹股而闻名。除了今年第一季度录得的亏损外,包钢股票在过去四年的表现基本上一直处于正回报的表现。其中,2017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的业绩甚至记录了数据的大幅增加。从净利润数据来看,包钢股份在2017年和2018年年报中的净利润分别实现了324.05%和61.25%的同比增长。然而,根据2019年年度报告,包钢的股票表现出大幅下跌的迹象,净利润同比下降79.71%。

看看当前a股市场上的低价上市公司,许多公司都离不开问题股和低表现股。尽管包钢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亏损,但仍未触及净利润持续亏损和负净资产退市的情况。然而,对于长期以来不太重视市值管理的包钢股份来说,它们可能会因为低于1元的票面价值而面临退市风险。

根据现行市场规则,当一家上市公司的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面值时,将会触及面值退市的风险,最终由交易所决定是否退市。一旦确定了退市的票面价值,它将进入退市巩固期。退市整合期结束后,该股票将按照程序终止上市并进入三板市场。

作为一家聚集散户投资者的中央上市公司,包钢的股票一旦触及表面退市风险,将对投资者构成沉重打击。同时,有票面价值的股票退市也有可能导致企业品牌声誉下降、股票市值大幅下跌和国有资产减值。面对市值近500亿元的央企上市公司,在面值退市规则下,包钢是否应该从宽处理,这可能考验政策监管的应对能力。

包钢股份长期低价,一方面与钢铁行业长期低迷的形势有关,尤其是供应方面的改革红利逐渐弱化,再加上综合负担成本高,导致钢铁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它与包钢的高财务成本和综合负债率有关,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自包钢股份上市以来,累计分红的力度远远低于融资。据公开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包钢累计分红总额已达到35.34亿元,但追加再融资总额已达到211.7亿元,分红比例与再融资比例长期不平衡。同时,分析上市公司历年经营活动的财务综合成本和现金流量也不是很健康。现阶段,影响包钢股票投资信心的因素一是高负债率和财务成本压力,二是整个行业处于利润下行周期,企业缺乏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多年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能力没有给市场任何保证。

近年来,包钢似乎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来减少其债务和财务成本,但成效仍有待观察。其中,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近年来积极推动的债转股计划。五家主要银行和四家主要资产管理公司已被引入作为投资者。当然,也有相应的履约赌博协议。从债务削减和财务成本控制方面来看,包钢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整个行业的萧条和供应方面改革红利的逐渐减少增加了包钢的减负负担。

如果股票市场是一个经济晴雨表,那么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就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领先指标。此外,股票价格的走势还需要考虑行业周期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如果包钢仍未能在短期内拿出一个有效的提振股价的方案,股价很有可能跌破1元的票面价值。包钢股份是否存在票面退市风险,将直接影响59.22万股东的切身利益。

不可否认的是,包钢的股票在市值管理和提振股价的措施方面仍然缺乏诚意。然而,从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包钢似乎很难拿出大量的实际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许,除了企业自身的救市,当股价即将触及面值时,政策支持等因素可能更值得期待。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水平,不重视投资者的利益,那么股价仍然难以摆脱长期的下跌趋势。

退一步想一想。如果仍然难以通过自救和政策支持在短时间内扭转上市公司的困境,那么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重耳等企业以往的策略。在特殊情况下,上市公司可以采取长期停牌或自愿退市策略,为自己的辉煌转折争取更多时间。同时,通过积极的退市策略,可以在上市公司触及面值退市规则之前,尽可能降低退市期间股价的非理性波动风险,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损失。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里,a股市场已经明确了重新上市的规则。将a股市场从长航石油转移到即将回归a股市场的国机,也为包钢等央企上市公司提供了经验。然而,对投资者来说,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政策支持和股票保护并不一定是扭转经营困境的有效措施。没有实质性的债务重组或资源整合,甚至没有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没有历史包袱的剥离,企业很难从根本上翻身。

在a股市场加快实施注册制度的背景下,未来市场的退市率也将显著提高,股票市场最终将实现优胜劣汰的高效效率。此时,对于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它也将受到平等对待,接受市场优胜劣汰的有效洗牌过程。只有这样,市场才能变得更加健康和成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