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型制药企业已经进入“系统竞争”时代三生制药为何能脱颖而出

2020-04-02 10:01  来源: 智通财经APP

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国际生物制药产业格局。随着未来不确定性的增加,当资本面临波动的二级市场时,挖掘出具有较强“系统竞争”优势的目标成为获得正回报的关键因素。

回顾国内,随着政策措施的频繁出台、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和投资环境的大幅改善,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然而,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不断蔓延的环境下,长期高风险投资目标的吸引力下降,而研发、产销一体化结构成熟、现金流稳定的公司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也是三生药业(01530)最近受到战略资本青睐的主要原因。

智通金融APP获悉,3月30日,三生药业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财务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3.18亿元,同比增长16.0%。该公司目前对母公司的正常化净利润达到13.93亿元,同比增长19.4%。研发投入达到5.27亿元,同比增长45.2%。

作为国内生物创新药物研发的领导者,核心产品继续引领市场,研发管道的全球分布稳步推进,使三生制药在2019年实现稳步增长。然而,在持续增长的背后,一个集研发、产销、投资合作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所形成的“系统竞争”优势是保持公司内部价值增长的关键。

公司核心产品稳步增长,创新研发势头强劲。

智通金融APP了解到,在核心产品销售方面,报告期内,三生药业全球独家产品的销售额比澳大利亚增长了39.1%,市场份额增长到73.2%,销售额超过20亿元。尽管风湿病领域的“花旦大师”利莎普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其市场份额仍保持在60.9%。番茄红素生产线的rubio和sabor市场份额达到41.6%。可以看出,公司的四大核心产品在各自的处理领域都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对生物制剂疗法的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泰矿和埃塞普在市场渗透率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30e8-irpunai4972440.jpg

在2019年国家健康保险目录的调整中,公司的多种产品和适应症包括: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病的丙酸氟替卡松乳膏(cinol),用于治疗成人严重斑块型银屑病适应症的isap,用于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贫血适应症的ibio,从健康保险的B类到A类的精制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eubilin),以及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Baimita。随着今年医疗保险的实施,预计这些产品将继续大量稳定增长。

此外,作为中国首个获得批准的重组人源化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健尼派克斯已获得GMP认证,将于2019年10月上市销售。新产品的上市有望给公司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

在创新研发方面,三生药业取得的进步也值得关注。

2019年,三生药业研发投入约5.27亿元,同比增长45.2%。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13家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93%,全球市值100强上市生物制药公司(不含大型制药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两者的比较表明,在全球医药研发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三生药业在创新研发领域拥有强大而持续的投资能力。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三生药业已开发32种产品,其中22种为国家新药(包括一类注册药品和二类生物药品),涵盖11个肿瘤项目

2019年,公司获得了研究产品的5份临床试验批准文件,包括: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的抗PD1抗体(中美双报告)、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抗白介素-17A抗体、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瘙痒的TRK820(盐酸纳夫拉啡,雷米曲)、用于治疗贫血的HIF-117胶囊。2020年2月,用于治疗哮喘的抗白介素-5抗体被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除了加快现有研发管道的进程,三生药业还积极拓展现有产品的新适应症和第二代产品,包括:第二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产品编号票、聚乙二醇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RD001、太白小儿ITP适应症等。此外,该公司还获得了VTX-0811——一种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的新型免疫治疗靶标PSGL-1抗体药物——的Verseau治疗学公司的授权。

从公司的业务发展来看,不难看出,三圣药业在过去一年的业绩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后续产品渠道也进入了“快车道”,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增长的确定性。

可以看出,从临床研究到产品落地,都体现了三生药业的创新和高效,得益于公司的“系统竞争”优势。

构建具有系统竞争优势的产业壁垒

对于一家生物制药公司来说,为了提高研发的转化率,将估值转化为公司的“真金白银”,独立的生产能力和强大的商业化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在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系统竞争将成为未来生物制药行业的竞争主题。

三生制药的投资价值不仅体现在稳定的业绩增长和丰富的创新研发渠道上,还体现在公司高度竞争的综合平台优势上。了解三生药业在研发、生产、营销和投资合作方面的系统竞争优势,是把握公司内部价值的关键。

在研发领域,如上所述,三生药业有32种产品正在开发中,其中22种为国家新药。2019年,公司获得了5份开发产品的临床试验批准文件,充分展示了研发的高效性。但这背后离不开集成平台的支持。智通金融APP了解到,该公司已将近400人的研发团队充分整合在多个研发平台上,并积极部署单克隆抗体产品、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融合蛋白和细胞疗法等创新疗法,从而为患者带来多种治疗方案。

22c3-irpunai4972442.jpg

2020年,该公司还将增加研发投资,并继续加快新品种的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该公司预计将启动多项三期临床试验,在未来3年内提交10多项产品上市申请,以及10-15项新的单克隆和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申请(中美双报告)。

在生产领域,作为国内少数拥有完整生产线的生物医药公司之一,三生制药拥有约38,000升用于生产哺乳动物细胞、细菌和小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设施,以及超过27年的生物医药制造经验。

事实上,随着更多创新的生物制药公司进入商业化阶段,未来最大的挑战将来自大规模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目前可以观察到的是,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控制问题不能仅靠生产外包来解决。自建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成为许多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包括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它们都将生产能力和质量控制问题纳入未来系统竞争的要素之一。以信达生物为例。信达生物是一种新兴的国产生物药品,生产能力为23000升。相比之下,三生制药在规模效应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营销领域,三生药业拥有一支经过近30年市场验证的营销团队。它拥有庞大的销售和分销网络,由3372名营销人员、660名分销商和2079名第三方推广人员组成。目前,公司的分销网络已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多家三级医院,以及14000多家二级医院或下级医院和医疗机构,显示了强大的销售实力。

在国际投资与合作领域,2019年,三生制药将继续扩大其在癌症和自身免疫疾病创新疗法方面的对外合作和全球分销,包括:与全球生物制药巨头韩国三星生物制药公司开展生物相似药物合作;与Verseau合作开展巨噬细胞检查点调节剂的全球临床开发;与台湾薄层色谱合作开发创新脂质产品;与Numab合作开发新的肿瘤免疫多特异性抗体;该公司还先后投资了基因科技和感音科技,进入眼科疾病的创新基因疗法和内耳疾病的创新疗法。

5c47-irpunai4972437.jpg

此外,2020年初,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了MPM癌症创新基金投资部,并捐款支持世界领先的癌症研究和治疗中心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早期癌症研究。这些合作体现了三生药业在国际化发展和运营方面的卓越专业能力,为国际化战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稳定的投资将成为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核心主题,投资者将更加关注对企业“系统竞争”实力的研究和判断。作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三生药业凭借其多年积累的“系统竞争”优势,将研发、生产、营销和投资合作融为一体,进一步向投资者释放其内在价值和丰厚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