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的信息发布会上获悉,疫情对钢铁生产方面的影响小于对需求方面的影响。钢铁产量保持相对良好,但下游钢铁需求大幅下降。春节过后,钢材库存迅速增加,钢材价格下跌。
"作为原材料生产和供应行业,恢复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下游对钢材的需求。我们认为满足目前和未来的需求没有问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主席、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成员、市场稳定工作组组长罗铁军在会上说。
新关肺炎爆发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努力预防疫情,稳定市场。及时提出“控制疫情、加强保障、确保安全、稳定运行”的12字工作方针,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恢复生产,稳定生产经营。
罗铁军介绍了钢铁企业的生产现状,特别是长流程生产企业,以及生产的停止和限制。目前,占全国粗钢产量90%的钢铁企业主要是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在热连续作业节假日不停产。疫情主要不是受到恢复工作的影响,而是受到克服物流障碍造成的持续生产安全问题的影响。截至2月2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开业率为96%。长流程钢铁企业基本保持生产。主要生产建筑用钢的大多数电炉炼钢厂已经停产。其中,湖北、四川、重庆、广东、浙江等省市受电炉企业停产影响的开工率不到35%。
受疫情影响,全国许多省市宣布推迟企业复工。建筑、机械、造船等主要钢铁行业相继延期,导致第一季度下游钢铁需求大幅下降。下游需求也可以从钢厂的订单状况中反映出来。大多数钢厂已经在春节前的二月组织了订单。很难在三月和四月组织订单。
中国钢铁协会指出,春节后复工后的三周,受疫情影响,钢铁行业经历了罕见的困难。这反映在钢材库存的急剧上升、钢材价格的下跌以及向企业返还资金的困难上。2月初,钢铁协会重点统计企业钢材库存为1851万吨,较前10天增加545万吨,增幅为41.7%。比年初增加889万吨,增长94.2%。从社会库存来看,社会库存在春节假期后的2-3周达到峰值,预计今年将达到较高水平。2月初,20个城市的5种主要钢材的社会库存为1471万吨,比1月份增加652万吨,增幅为79.6%,比去年12月份增加789万吨,增幅为115.7%。看看钢铁价格,本周(2月17日至21日)中国钢铁价格指数(CSPI)为100.55点,比上一季度下降1.40点,比上一季度下降4.93点,比上一季度后一周下降3.31点,低于2019年104.28点的最低水平。
面对严峻的形势,钢铁企业主动减产限产。他们安排在需求还没有完全启动的时期对生产设备进行大修,以减少实际产量和材料消耗。同时,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控制生产节奏等措施,缓解资金压力,防范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