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未能控制2900点,投资者对该市场的偏好最近再次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公开发行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总规模已经达到新高,但基础广泛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已经成为本轮交易所交易基金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红热”技术交易所交易基金之前已经迅速冷却。自第二季度以来,海德科技的ETF产品遭遇了一定程度的规模下滑。
据尚志峰园了解,在科技股ETF热度下降后,新科技ETF产品开始回暖。在新皇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周边市场的扰动、国内技术的替代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基础设施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针对这一投资目标的新基础设施主题基金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申报中。截至5月15日,已有30种面向智能汽车、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和其他子行业的ETF产品宣布上市。
上证综合指数长期徘徊在2900点以下。上海和深圳股市的交易量保持在6000亿元左右。投资者的整体交易情绪不高。然而,今年第一季度备受基金追捧的科技ETF产品,自第二季度以来有所降温。大多数科技交易所交易基金正面临资金的净赎回,它们的规模已经缩小。
尚志丰源发现,截至5月15日,公开发行市场上共有25种科技型ETF产品,包括5G、芯片、通信、半导体、TMT、新能源汽车等子行业专题基金。从第二季度到5月15日,25个科技型ETF产品的总份额缩水194.33亿元,加上基金净值的变化,25个科技型ETF产品的总规模缩水51.5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股ETF引发投资者第一季度交易热情后,基金经理也打算控制科技股ETF产品的规模。
此外,自第二季度以来上市和交易的科技ETF产品也未能达到第一季度上市的科技ETF数量。第二季度上市的田弘电脑ETF和卜式5G50ETF的最新规模分别为16.61亿元和7.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上市的7种科技型ETF产品平均规模为46.81亿元,是华夏规模最大的芯片型ETF,长期以来一直在百亿元ETF产品之列。
尚志丰源了解到,科技股ETF产品的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这似乎为推出新的基础设施主题基金热身。新的基础设施已经迅速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许多基金公司也有兴趣在新的基础设施方向推出股票型基金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以把握新基金的投资机会。
尽管首批新的基础设施主题基金尚未获批发行,但提交申请材料的基金产品数量仍在逐步增加。今年3月9日至5月15日,涉及15家基金公司的33种产品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新基础设施主题基金申请材料。其中,33种产品中有30种是新的基础设施主题ETF产品,而其他3种产品是积极管理的股票基金。
在ETF产品选择指数方面,除了明确跟踪中国证监会新基础设施建设50指数和中国证监会新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指数外,跟踪新基础设施细分市场的行业ETF也不少:30只新基金主体基金等待审批,其中7只ETF产品跟踪新基础设施指数,23只行业ETF跟踪新基础设施细分市场。
此外,子行业新基础设施ETF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汽车主题基金、新能源主题基金、人工智能主题基金、大数据产业主题基金、物联网主题基金、云计算产业主题基金、智能消费主题基金、5G主题基金、软件服务主题基金和区块链主题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