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基金自2015年以来首次涉足非货币和非短期财务管理,目前仍在适应这一角色。
生活在广州的易方达并没有背负太多的偶像。多年来,她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走着自己的路,无意识地脱颖而出。
如今,业内公认,亿丰达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业内有一种说法,易方达有点像德国队,有极高的组织效率,没有短板。
其中,指数基金是最重要的电路之一。作为一个绝对的掌门人,易方达如何思考指数基金的发展战略,如何与其行业地位相匹配尤为重要。
1
行业竞争格局
回顾历史,指数基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从2002年第一只股票指数基金到2019年,指数基金的规模在18年间增长了450倍。
截至2019年底,全市场指数基金已突破1万亿元,产品数量接近1000种。
就绝对规模而言,指数基金的上限远低于此。然而,从该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指数基金之战已经走到了中间地带。
截至今年一季度,被动指数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基金公司寥寥无几,易方达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由于欧洲自由贸易区指数业务的早期布局和均衡完善的产品线。
2004年,易方达开始发展指数业务。2006年,深圳成立了第一只ETF,中国成立了第二只ETF,100ETF,被媒体誉为当年“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2011年,易方达发行了业内首只创业板ETF。2018年,欧洲自由贸易区创业板交易所交易基金成为市场上第一只规模超过100亿英镑的创业板交易所交易基金。
2012年,首批跨境交易所交易基金之一的易方达恒生中国企业交易所交易基金(亦称“h股交易所交易基金”)推出。
在接受今日头条财经频道采访时,欧洲自由贸易区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表示:“一些大型产品总是第一个跟踪这些指数的ETF。”
因此,可以看出指数基金的先行者优势非常明显,关键在于及时洞察真实的市场需求。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Elfonta拥有60多家指数型公共基金,是行业中指数产品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拥有全面而均衡的产品线。
以a股指数为例。在现有的指数基金产品线中,易方达不仅包括沪深50、深交所100、创业板、沪深300等基础广泛的指数产品,还包括沪深300医药、深交所300非银行、中国证券交易所科技50等行业主题指数。
“这不是有意的,但这是长期以来不断观察和跟踪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并找到解决办法的自然结果。”林伟斌说。
2
马修效应
指数基金的马太效应非常严重。前十名基金公司的指数产品管理规模几乎占整个行业的一半。
在2019年的一次行业论坛上,林伟斌表示:“最终的规模是集中在头部,这将形成一个两三个竞争的稳定大格局。”
不同位置的基金公司有不同的力量角度。
顶级基金公司有实力投资巨大的资源,仍能在基础广泛的指数中竞争。
例如,易方达的沪深300ETF和上证50指数并不是业内第一,但经过连续的精细操作,其规模也相当可观。
易方达拥有一半的交易所交易基金管理费,这是整个市场中最低的。例如,在同类指数基金中,易方达的沪深300ETF和中国证券红利ETF的管理比率最低,为0.15%。
在当前形势下,行业的第二梯队是为主题而战、为位置而战、为角落而战、为赶超而战。
国泰基金的证券交易所买卖基金和华宝基金的科技交易所买卖基金,作为行业或主题交易所买卖基金,都是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弯道超车模式。
林伟斌总结了这一现象:它很可能自然地走向“提供完整产品线的领先公司和提供差异化的精品公司”的分工模式
他说,这是许多行业发生的情况。“这更典型,例如,在家用电器行业。经过十多年的混战,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即总公司提供各种产品线,而小型家用电器则各自发挥其特殊技能。
“美国的指数基金行业也是如此,它的生存方式很小,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林伟斌说。
显然,易方达的思路是符合他的头部位置的,改善指数产品线的布局,提供全方位、全方位的指数产品,走一条大而全的路线。
3
品牌优势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指数基金正处于下一次爆发的前夕。
在迈向更大前景的道路上,如何保持其主导地位,凸显其品牌优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6月1日,EFNDA基金推出独立子品牌——“EFNDA指数链接”,英文名称为Efundex,品牌口号为“指数投资EFNDA”。
其背后的含义简单明了:指数基金品牌化、整体意识和影响力。
作为欧洲自由贸易区指数基金产品线的统称,欧洲自由贸易区指数是指数基金的集合,每种产品都是一个要素,而行业指数、主题指数、基础广泛的指数等。都是子集。
这一品牌理念与易方达指数基金的策略是一致的,后者为投资者提供了专业指数产品的一站式购物平台。
与更多依赖基金经理个人判断的股票基金不同,指数基金的管理是一个通过精细化管理的系统工程,更依赖于平台和团队合作,检验整个基金公司执行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整体规划。
在丰富的产品线布局和足够大的规模后,欧洲自由贸易区指数基金将在品牌层面形成合力。
4
天空有多大?
尽管指数基金的许多渠道似乎非常拥挤,但指数基金在业内人士心中的渗透才刚刚开始。
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数据。
到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指数基金已经达到1.4万亿元,年增长率达到40%,创下历史新高。
指数基金的规模占非货币性公共基金的17%。
截至2019年底,美国指数基金规模达到8.4万亿美元,占非货币性公共基金规模的38%。
两者之差超过50倍,占非货币性公共资金的一半。
“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成熟市场,大多数活跃基金在过去十年都未能赢得指数。这是市场已经进入成熟和有效的自然现象。”林伟斌在义方达指数同治品牌发布会上解释道。
然而,中国是一个新兴市场。自2014年以来,超过一半的股票型和部分股票型活跃基金的表现超过了沪深300指数。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林伟斌相信,在未来,活跃的投资者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少的错误定价,而中国将慢慢走向这一步。活跃基金和指数基金可能平分秋色,各有优势。
因此,从规模到比例,海外市场的指数投资都有足够的空间。
该基金公司配置指数基金的决心取决于它的实力,以及它是着眼于长期还是短期。
5
“不败”
不用说,指数基金的好处是成本低、操作透明、风险分散。
就连价值投资者巴菲特也曾表示:“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来说,低成本指数基金是他们投资股市的最佳选择,甚至可以击败大多数专业投资者。”
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的比喻更加生动:“指数就像看着油漆干了。这很无聊。这种情况刚刚发生,在过去的40年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提供像最广泛的指数那样高的回报。”
就美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积极投资和消极投资是平等的。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是两种并行的投资方法。
“对个股定价的积极投资是价格的发现者。被动投资是免费的,也是价格接受者。两者是辩证关系,共同提高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根据林伟斌的说法。
在林伟斌看来,指数基金的使命是以低成本的方式获得目标市场的平均回报。
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在2438只a股中,不到30%的股票表现好于沪深300。
对此,林伟斌表示:“即使个股从300种指数成份股中脱颖而出,其中也有一半以上无法击败沪深300。毕竟,大多数人缺乏专业能力,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选股上。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持有指数基金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只有站在平均收入的中间,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