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两年内激增近870亿元不良率逐年上升

2020-04-09 09:49  来源: pluto大蝎子

来源

作者|岳飞

最近,渤海银行发布了2019年度报告摘要,其中零售业务表现良好,业务规模实现爆炸式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渤海银行个人贷款金额为2334.2亿元,同比增长39.0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金额达到956.06亿元,占个人贷款总额的40.96%。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个人贷款不良率呈上升趋势。截至2017年底、2018年底和2019年底,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37%、0.38%和0.54%。

消费金融迅速扩张,两年内激增近870亿元。

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最年轻的股份制银行。作为12家股份制银行中剩余的3家未上市银行之一,渤海银行于今年2月向香港交易所正式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招股说明书。

根据渤海银行以往的年报和招股说明书,渤海银行业务的最大亮点是零售业务的快速扩张。近年来,本行重视零售转型战略,并逐步将重点转向零售金融。

截至2019年底,渤海银行零售贷款(即个人贷款)总额为2334.2亿元,同比增长39.07%,高于各类贷款25.27%的增速,余额同比增长3.27个百分点,达到32.84%。

零售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也给渤海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年报显示,本行个人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从2018年末的84.02亿元增加至2019年末的125.29亿元,同比增长49.12%,平均收益率从5.55%上升至6.41%。

根据年报,渤海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包括四类:个人住房和商品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于2017年开始生效。本行先后推出了伯乐电子贷款、尹波企业信贷等多种产品。

截至2019年12月底,个人消费贷款总额达到956.06亿元,较2018年12月底的484.96亿元增长97.14%。截至2017年12月底,这一数字仅为87.55亿元,两年内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飙升近870亿元。

个人消费贷款占个人贷款总额的比例也在上升,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别达到7.37%、28.89%和40.96%。截至2019年底,个人消费贷款几乎相当于个人住房和商品房贷款(2019年个人贷款占54.76%)。

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个人贷款不良率攀升。

虽然零售业务给渤海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其整体盈利能力和总资产都是中等水平的。与此同时,也存在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不良贷款上升等问题。

根据渤海银行年报,截至2019年底,该行总资产为1113亿元,同比增长7.60%,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排名最后(恒丰银行未披露最新数据除外)。

收入和净利润相对稳定。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渤海银行营业收入分别为252.04亿元、231.75亿元和282.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7.54亿元、70.8亿元和83.36亿元。

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9年12月31日,渤海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0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06%。截至2018年底,上述三项数据分别为11.77%、8.61%和8.6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

根据监管要求,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0.5%、8.5%和7.5%。渤海银行离监管红线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2019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64%、11.95%和10.92%,渤海银行的所有数据均低于这一水平。

就不良贷款而言,该行近年整体表现相对稳定。截至2017、2018和2019年底,本行不良贷款为8笔

从分类来看,除个人经营性贷款外,个人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及其他不良贷款的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其中,个人贷款不良率从2018年末的0.17%上升至2019年末的0.24%。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从2018年底的0.4%上升至0.63%。信用卡业务不良率从2018年底的1.41%上升至2.33%。

第三方合作已成为其业务的主体,但仍面临困难。

根据招股说明书,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爆炸式增长的“秘密”在于自我管理与第三方消费金融平台合作相结合。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已与第三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扩大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并抓住这一蓬勃发展的机遇。

从各种数据来看,与第三方消费金融平台的合作已经成为渤海银行的主要业务拓展渠道,并成为其个人贷款业务的支柱之一。

根据招股说明书,截至2017年底、2018年底和2019年9月30日,通过第三方消费金融平台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34亿元、442亿元和772亿元。根据黄金时代的这一计算,渤海银行的第三方合作贷款分别占同期个人消费贷款的38.83%、91.14%和96.29%。

按照这一比例,渤海银行的自营消费金融业务规模有限。招股说明书提到渤海银行在2017年初推出了网上消费金融产品博乐网上贷款。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9月30日,本行伯乐E系列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6.29亿元、11.83亿元和7.85亿元。根据这一计算,截至2019年9月30日,伯乐e系列贷款仅占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0.98%。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去年10月31日,渤海银行平台业务合作平台数量超过100个,通过场景搭建获得17.58万在线用户。这些在线平台的总交易额达到348亿元。

据此前媒体报道,渤海银行的合作伙伴包括蚂蚁金服、杜晓曼金融、伟众银行、王新银行、即时消费金融、微信金科、品提、头牛、桐城等数十家公司。

招股说明书披露,渤海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签订了联合贷款项目协议,其中包括:渤海银行通常是主要投资者,而第三方平台提供技术服务和与潜在客户的联系,并向公司收费。每个投资者同意向消费者贷款提供的资金的百分比,以及利息收入将如何在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之间分配;合作信贷审批机制类似于传统业务中使用的独立信贷审查程序,在评估的信贷风险超出可承受能力时行使否决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与第三方合作时,渤海银行提供资金,第三方合作平台提供客户获取和初步控风服务。依靠这种模式,渤海银行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扩大客户基础和业务规模,但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一方面,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渤海银行高度依赖合作机构。如果后者不能获得客户和控制风向,将影响其资本安全,这也可能是渤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高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目前有许多第三方消费金融平台,质量良莠不齐,经常出现常规贷款和斩首等混乱。这就要求银行谨慎选择合作伙伴,否则,后者的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确实给渤海银行带来了可观的业务增长,但仍存在许多业务困难。能否实现高度依赖合作平台的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