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28日,小营科技发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9年全年未经审计的业绩。2019年,小营科技实现收入30.88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净利润7.74亿元。截至2019年底,小营科技注册用户总数达到3880万人,信用余额172.67亿元。
与此同时,小型获奖科技机构的资助比例持续上升,2020年1月达到82.9%。在业务方向上,小营科技正在利用“摇钱树”和“网上商城”来产生现场融资。从双赢技术的布局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加强对金融机构贷款援助业务监管的同时,能够继续获得金融机构青睐的金融科技企业将赢得更多的长期发展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金融机构的网上信贷发放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网上场景金融正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提前铺好场景的金融科技公司将首先受益。
贷款余额降至172.67亿元后,上市后连续五个季度盈利。
2019年全年,小营科技的营业收入为30.88亿元,净利润为7.74亿元。在非公认会计原则下,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为9.31亿元。
受监管和行业大环境的影响,金融科技公司在过去两年普遍主动收缩贷款规模,小胜科技也不例外。具体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配套贷款总额为88.9亿元,同比下降6.2%,同比下降17.3%。2019年配套贷款总额为394.41亿元。第四季度活跃借款人数量下降了29%。
对此,小营科技总裁程邵雍表示:“第四季度新规出台后,我们很快对业务和贷款产品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影响了第四季度的贷款总额。虽然贷款规模有所缩小,但小胜科技在业绩方面保持了相对健康稳定的发展。”
机构资金的比重不断上升,我们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赢得了双赢的合作。
机构基金已经成为金融科技公司的生命线。除监管因素外,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资本供给的稳定性更高,资本供给也更大。2019年,小营科技平台的资金来源将进一步完成从个人投资者向机构基金的转型。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来自小型获奖科技机构的资金比例从第三季度的35.7%上升至50.2%。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据披露,2020年1月,其机构资金比例上升至82.9%。机构合作伙伴提供的信贷额度从9月30日的384亿元增加到467亿元。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那里获得更多的信用额度,可以支持企业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据披露,小营科技目前的基金合作伙伴包括中信信托、昆仑银行、蓝海银行、徽商银行、烟台银行等金融机构。
至于平台机构资金比例的上升和机构合作伙伴数量的增加,在程少勇看来,这反映了金融机构对基础科技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力度的信任。今后将继续与基金伙伴进行谈判,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第四季度,网上购物中心的营业额环比增长107.9%,并继续发展情景融资。
清华大学的《2019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规模预计将在2019年至2023年间翻一番,市场规模预计将接近3万亿元
与此同时,小营科技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了第一款产品“摇钱树”(原名小营钱包),这是一款依托消费场景的信用消费支付服务工具。简而言之,该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便捷的互联网信用支付方式。用户可以在线申请并立即批准。获得信用后,用户可以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联扫描码、手机闪光支付等支付场景,并在支付后享受独家优惠。支持“先消费,后还款”,享受账户期内延期还款或消费分期付款等服务。
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所花的钱数量迅速增加。2019年第四季度,有490万笔摇钱树交易,而2018年同期为20万笔。活跃用户数量也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33万增加到第四季度的40.8万。交易余额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14.05亿元大幅增加至第四季度的22.04亿元。贷款余额从2019年第三季度末的9490亿元增加到15.03亿元。到2019年,摇钱树消费的累计信贷额度将达到60亿元,信贷利用率达到25.6%。程少勇指出,由于客户保留时间和客户数量的增加,总收入中的资金比例迅速增加,并提供了交叉销售机会。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贷款的幕后支持将迎来政策的“蜜月期”。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保监会多次表示,将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潜在需求,通过消费信贷支持新的消费和消费复苏。可以看出,在疫情的影响下,包括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机构正在通过扩大在线消费场景来抵消线下场景的负面影响。小银科技首席财务官张杰表示:“我们正在稳步实施我们的战略,利用中国消费升级的巨大潜力,推出高度定制的个人理财解决方案,一旦整体环境开始复苏,这可能成为一种需求。”
最后,程少勇总裁表示:“小胜科技成长战略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从纯粹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向更全面的商业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可以继续受益于中国普惠金融的巨大增长机遇。未来,小胜科技将继续创新进取,努力成为植根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