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普惠金融将落地。央行有关官员表示,此次长期资金目标性削减5500亿元,不仅将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将直接降低相关银行每年约85亿元的利息支付成本。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这也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与此同时,市场普遍预期利率水平仍有下调空间。更有可能的是,央行将在本周进一步下调多边基金操作利率5至10个基点。
3月16日,普惠金融降低了目标,释放了5500亿元的长期资金。其中,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再定向减持1个百分点,释放1500亿元长期资金。
据业内专家称,5500亿元的投资将会更加准确。对股份制银行的额外“照顾”将有助于降低风险,激发它们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活力。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这也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
降息后政策利率会进一步调整吗?业内人士认为,本周传统上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
为了“减轻股份制银行的负担”,股份制银行提高和降低标准是非常准确的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Bank)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认为,这是因为股份制银行对企业和居民的贷款仅占中国所有银行债务的19%,低于大型银行的54%和小型银行的27%,但股份制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却占到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5%。
这意味着当股份制银行吸收的存款比例相对较低时,它们会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政委卢表示,由于吸收和储存的压力,股份制银行的资本成本较高,满足流动性监管指标的压力较大。
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个人定期存款平均成本为3.3%,明显高于国有银行的2.7%。因此,进一步增加股份制银行的减持是一项有针对性的政策操作,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最近,财务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防控疫情和恢复生产,包括小微企业暂时拖欠还本付息。这意味着银行需要投入更多资金,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央行有关官员表示,释放5500亿元长期资金,不仅将有效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还将直接降低相关银行每年约85亿元的付息成本。“债务来自不同的来源和成本,不同银行的息差水平差异很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2019年第三季度239家可检查财务业绩的银行的净息差分类统计显示,银行业整体加权净息差为2.21%,但有25家银行的净息差低于1.27%,其中6家银行的净息差低于0.65%。
银行报告数据显示,大型国有银行一般具有较高的资产质量和较好的风险承受能力。相比之下,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债务成本相对较高,相当多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农业公司大量与中小企业、“农业、农村地区和农民”打交道。这不利于股份银行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低利率信贷的支持,加大下调力度,进一步释放对实体企业的信贷空间。
唐建伟建议银行业内部的不平衡发展长期存在,监管的灵活性应进一步加强。一些监管指标可以显示针对性和差异性。
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降低标准还有助于维持资本市场的充足流动性,并将市场利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典型存款机构的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明显低于7天反向回购利率。为了将资本利率保持在目前的低水平,有必要通过降低标准来注入低成本资本。
“未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整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财政和产业政策相配合,以达到充分发挥合力的目的。”唐建伟认为,美国股市目前面临大幅回调的风险,其他市场也面临同步下跌的不确定性。为了稳定国内金融市场形势,央行今后可能会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应对。
中信证券首席固定收益研究员明确认为,国内金融数据承压,国外市场大幅波动,全球市场脆弱性在流行病和原油“黑天鹅”冲击下逐渐显现,全球经济将受到考验。最近,海外央行频繁发布宽松信号,国内货币政策有望跟上步伐。
利率仍有下调的空间。
行业专家预计,在定向降息后,利率仍有下调空间。根据央行的操作惯例,中期贷款工具(MLF)自去年11月起每月中旬,即3月16日的一个重要时间点。
市场普遍预期,央行更有可能进一步将多边基金操作利率下调5至10个基点。明明表示,由于3月16日将进行定期的多层次融资操作,预计操作利率极有可能下调5至10个基点,以引导3月20日LPR报价继续下行趋势,释放更加灵活、温和的货币政策信号,进一步向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目标迈进。
"本周,多边基金利率更有可能下降10个基点."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预测,为了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企业顺利度过疫情,整体货币政策将保持更加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
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促进贷款利率大幅下降,支持企业复工、恢复生产和经济发展。
孙国峰表示,接下来,具体措施将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供良好的流动性环境。二是继续推进LPR改革,有序推进现有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引导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制度,将LPR嵌入银行内部利率机制,完善LPR传导机制,继续释放改革潜力,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调。三是引导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创造适当的利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理顺经济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第四,继续发挥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基石”的作用。同时,应减少银行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行为,将结构性存款保证收益率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以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的债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