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来源@ vision china
文|快道财经,作者| KG郭子立
3月30日,国际油价跌破20美元,创下每桶19.92美元的新低。这是自2002年2月以来,国际油价18年来首次跌破每桶20美元。
最近,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间的全球石油削减协议破裂,导致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直接发起“价格战”。仅在11个交易日内,国际油价就下跌了50%以上。
石油价格暴跌这事,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这些石油净出口国来说,这是一项亏损业务,它们只能哭泣。对于中国这个石油净进口国来说,利用油价下跌的机会,从底部购买石油是一大优势。更重要的是补充该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生命线。
底油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当然不会错过自下而上的大好机会。然而,最近,一条标题为《中国84艘VLCC巨轮拔锚起航 全球最大船队直扑海湾 外媒感叹实力悬殊》的全功能“假新闻”被广大网民转发,赢得了10万条阅读,有点像“双11抢原油”。
这一“假新闻”是在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的官方网站上发布的,随后被主要的自媒体转发。其来源是中国海事金融媒体。然而,经过多次调查,所谓的“中国海事财经媒体”并不存在。后来,与这篇文章一起在互联网上流传的视频短片是从旧的视频数据拼凑而成的。事件发生后,官方网站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可能意识到这是“假新闻”,并将其从官方网站上删除。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官方网站发布虚假消息
事实上,在此期间,中国的确派遣VLCC船只到中东海外寻找廉价石油,但不是84艘。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VLCC船只,旗下有51艘VLCC船只。加上中石油、中远和其他公司,中国大约有120艘VLCC船只。尽管中国的VLCC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但同时派出84艘VLCC船只是不现实的。
如今,VLCC(超大型原油运输船)是国际石油运输不可或缺的。
这种长度超过330米,宽度达60米的巨型邮轮,载重容积34万立方米,载重吨位在30万吨左右,是目前最为实用的海上运油工具。
VLCC与其他油轮相比,地图来源网络
作为一个大国的重型设备,VLCC不仅昂贵,而且折旧成本惊人。
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用VLCC,招商轮船这些企业都会和客户签订长期运输协议,时间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航程排的满满当当,为的就是不让VLCC有闲置时间,最好是“每一天都在路上”,提高使用效率。
根据“假新闻”,中国一次派出84艘VLCC船只到中东海湾搜寻原油,这只能说明这84艘VLCC船只以前一直闲置,这是不合逻辑的。
根据郭进证券提供的一组跟踪数据,截至3月18日,招商局有14艘VLCC船只空载驶往产油国的港口:其中,去往中东地区的为12艘,去往安哥拉的有2艘,尽管数量有所增加,但并没有显著的增长。
招商局船务公司运输能力,图源网络
一艘VLCC船通常能装200万桶原油。如果之前“假消息”中提到的84艘VLCC船只直接驶往海湾,中国可能会同时从中东运送逾1.6亿桶原油。
2019年,沙特阿拉伯每天只会向中国出口170万桶原油。这84艘VLCC游轮相当于沙特对中国出口的100天。这有点不合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油价下跌也大大增加了买家和卖家的需求。鉴于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需要VLCC来运输石油,VLCC的运费开始飙升。VLCC的日均价格已经从2月中旬的每天3万美元上涨到近期的每天21万美元,涨幅为6倍。据估计,到2020年4月,全球VLCC租赁市场将短缺多达60艘船只。
中国为什么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虽然上述消息是“假新闻”,但不难看出,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利用低油价“谋利”,充实本国的战略石油储备。
这不是真的。原油价格暴跌后,美国宣布共购买7700万桶原油,而印度也准备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购买大量原油,以补充其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宣布购买7700万桶原油
另一厢,这对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来说,也是完善战略石油储备、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必须得“逢低吸储”。
说起战略石油储备,这事还得从1973年说起。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前,国际上是没有战略石油储备这个概念的。
在这场战争中,阿拉伯军队,主要是埃及和叙利亚,被以色列打败了。作为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的报复,主要的阿拉伯产油国宣布对整个西方实施石油禁运,将油价从最初的每桶3美元提高到10.6美元以上。价格的急剧上涨对欧美国家造成了巨大打击,导致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7%。
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油价飙升
在了解了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威力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免在未来油价大幅波动时过于被动。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目前各国大致建立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
然而,直到1993年,中国在石油方面能够自给自足,并且不存在战略石油储备的问题。直到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进口国,这个问题才逐渐被重视并提上国家议程。
2007年12月18日,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正式成立。计划在15年内分三个阶段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到2017年年中,中国将在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和黄岛等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国家石油储备洞,利用上述储备和部分社会企业的储存能力储备3773万吨原油。
战略石油储备固然重要,但并非储备越多越好,这得平衡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中国储备多少石油,成为一大难题。
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国日本的石油储量仅达到158天,约为5.7亿桶。就连美国这个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四倍的世界最大经济体,其战略石油储备也比日本多不到1亿桶。
综合各方情况后,中国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到2020年整个项目完成之时,中国的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将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届时,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为5.03亿桶。
中国如何实施其战略石油储备?
在设定了5.03亿桶的石油目标后,实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下一步是什么?这也是智慧和勇气之间的斗争过程。
(1)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一步,是解决石油价格问题。
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力高达8500万吨。拥有如此巨大的储备,石油进口价格越低越好。抓住了降低国际油价的机会,中国正在“拼命”进口石油。
2008年,当舟山、镇海、黄岛、大连等四个一期储备项目竣工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油价从每桶150美元跌至50美元。
遇到这种好机会,中国又怎么能错过呢?
在国家一级,立即尽一切努力收集和储存大量廉价原油,2009年上半年,四个储备基地装满了石油,当时收集和储存的平均成本仅为每桶56美元左右。
回顾近十年中国的大额采购历史,每逢国际油价暴跌之时,中国的战略储备便会加速采购原油。
当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二期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时,恰逢2015年至2016年国际油价走低,中国战略储备注入率大幅上升。CUHK期货还指出,当国际油价跌至每桶40美元以下时,中国将打开建立战略原油储备的窗口。
▲中国在2015-2016年低油价期间加快战略储备,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2019年9月,国家能源局表示,商业和战略原油库存约为80天的净进口量,与20天的目标相比,缺口约为2570万吨。如果到2020年实现100天石油净进口的目标,那么中国肯定不会错过油价大幅下跌的机会。
(2)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二步,是解决石油储备基地建在哪里?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一期重点建设舟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和大连四个东部沿海基地。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附近有大型炼油厂。
当时,我国进口的原油,除了少部分通过中俄和中哈跨境铁路运输以外,绝大部分是通过海运。
选择东部沿海地区修建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不仅有利于海上运输,还可以就近服务炼油厂,一举两得。
然而,也有人担心,如果石油储备基地都位于沿海地区,它们将容易受到外国导弹的攻击,而且一旦发生战争,中西部地区的石油供应也将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在接下来的两三期储备项目中,中国还选择了新疆独山子、甘肃兰州等西部城市作为石油储备基地,使每个基地的布局更加合理和安全。
(3)落实战略石油储备的第三步,是弄明白建地上油库还是建地下储备库?
储备油库建在地上还是地下,这事归根结底还是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问题。战略石油储备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从某种程度上看,建在地下的安全性更高。
当时,美国大多数战略油库都是地下盐穴油库,易于建造,建造和维护成本非常低。因此,许多声音建议中国模仿美国建造地下仓库。
▲2004-2019年月度原油进口,图:全景财经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东部没有类似美国地质条件的地下盐丘。因此,中国早期的战略石油储备只能通过在地面上建造大型油罐来建立。由于自然条件不允许,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石油储备仍主要储存在地上油库。
不过,考虑到战争和恐怖袭击等因素,今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应该是地上油库与地下储备库相结合。
幸运的是,在逐一解决了油价、储备基地和油库类型三大问题后,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正朝着既定目标大步迈进。与2008年前后建成的一期储备基地相比,二期和三期储备基地包括西部地区和地下储备。储备模式更加合理,储备布局更加完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即将结束。
令人欣慰的是,在2020年沙特与俄罗斯的“石油战争”中,沙特对一家印度石油公司和两家中国石化企业实施了公开收购政策。这将有助于中国抓住机遇,快速实现100天净进口石油的战略节油目标。
现如今,中国的VLCC巨轮已经拔锚起航,浩浩荡荡地奔赴中东海湾,开始抢油行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将如期完成。
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够在国际局势动荡甚至战争时刻,不被掐住脖子,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