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晚,中国农业银行公布了2019年度报告,这意味着所有六家主要国有银行的2019年度报告卡都已公布。该报告显示,2019年,国有银行的不良率将普遍下降,但新一轮“皇冠瘟疫”对银行业的影响也引发了对未来资产质量下降的担忧。如何应对疫情期间业务量下降和资产质量压力的挑战,已成为大型国有银行即将面临的一个考验性问题。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2019年6家国有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超过11166.74亿元,日均利润30.59亿元。从盈利能力来看,工行仍是六大银行中“盈利能力最强”的银行。该行2019年实现净利润3122.24亿元,日均收入8.55亿元。
至于盈利能力的增长,从净利润增长率来看,2019年加入大型国有银行的邮政储蓄银行净利润飙升至两位数,达到16.48%,在大型国有银行中排名第一。其他五家银行的基数较大,在4%至5%之间徘徊,最高的是中国银行(4.96%)、中国工商银行(4.90%)、中国建设银行(4.74%)和中国农业银行(4.60%),其次是中国银行(4.60%)。
与2018年底相比,过去一年,六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规模发生了变化:工行稳居第一位,正式突破30万亿大关,建行、农行和中行分列第三和第四位,邮政储蓄银行的资产规模超过中行,成为第五大银行。
在资产质量方面,与2018年末相比,2019年工业、农业、中国、建设、交通五大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邮政储蓄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不变。其中,邮政储蓄银行的不良率最低,交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分别为0.86%和1.47%。
值得一提的是,在六大银行中,农业银行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降”的格局。截至2019年底,本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72.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7.9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较去年底下降了0.19个百分点,该比率已连续四年下降。拨备覆盖率为288.75%。交通银行的不良率最高,截至2019年底为1.47%,而邮政储蓄银行的不良率最低,仅为0.86%。从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来看,只有农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下降,其余五家银行与2018年底相比均有所增加。
受疫情影响,主要国有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坦率承认,今年资产质量将下降。然而,尽管如此,工行和建行的管理层都对2020年的稳定运行表示了信心。
在当前的疫情防控中,非接触金融和网上金融已经成为热门词汇,离不开金融技术的推动。可以预见,金融技术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关于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工行行长顾澍表示,今年将加快智能银行在各领域的应用,全面推进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风控等领域。郭莽还透露,交通银行将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架构转型、加强组织保障、落地自主安全与控制、深化数据治理等方面,使金融技术真正从支持发展走向引领发展。
业务转型需要与时俱进,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将深刻改变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上海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大学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认为,除了同行,该行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来自科技和金融领域。刘枫直言不讳地表示,银行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关注一些新业务,如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高附加值的精准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