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妍,编辑张译文
面对当前的市场动荡,手里拿着一大笔钱的分支新基金似乎"有条不紊"。从上市交易账簿和净值的增长来看,过去一个月建立的股票型基金入市速度较前期有所放缓,部分基金处于清淡状态。
据数据显示,以认购开始日为基准,3月份共有600多亿元的股票型基金成立。总的来说,不匆忙或拖延成为大多数新基金经理的常见选择。例如,3月25日发布上市公告的易方达中国证券科技50 ETF表示,截至3月23日,其股票资产占总资产的13.06%。
此外,过去一个月成立的田弘中国证券电子交易基金和国泰中国证券新能源汽车交易基金最近也发布了公开交易公告。公告显示,截至3月13日,两只ETF基金的股票资产分别仅占总资产的28.07%和12.94%。这也意味着,这些ETF基金仍有许多“子弹”等待发射。
相比之下,较早建立的基金在建立头寸方面更快。例如,去年12月19日成立的弘毅方圆郑国消费100ETF,截至1月13日已达到其股票头寸的98.77%。今年1月20日成立的华夏郑国半导体芯片ETF截至2月3日的股价为40.16%,统计持续时间仅为11个交易日。
从次级新基金的整体表现来看,过去一个月成立的超过70%的股票基金和部分股票基金的净值上升或下降幅度在2%以内。与一些在同期迅速建仓、但在3月份市场调整期间遭受巨大损失的次级新基金相比,大多数产品选择了“稳定”的底部搜寻路径。
田弘中国证券电子ETF基金经理杨超表示,该基金是在电子行业估值较高的时候成立的,因此他采取了稳定建仓的策略。海外疫情蔓延后,并没有急于建仓,但在早期很长一段时间,重点是现金管理。随着市场的大幅调整,重叠基金的上市时间即将到来,届时基金头寸将逐步增加到指定水平。
目前,寻找“更舒适”的仓位分批入市、精选股票已成为许多基金经理的共识。九台基金的基金经理林伯川认为,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的前提是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从纵向和横向估值水平来看,一些高质量的a股公司目前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更好的方法来稀释寻底思维,并着眼于获得合理的中长期回报。
当然,长期持有在持有期间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和痛苦。中欧基金表示,选择对投资目标也很重要,在下跌时盲目“买入买入”或“买入一切”是不合理的。
关于选股的具体方向,基金经理对近期消费、科技等领域持乐观态度。光大保诚基金经理董薇薇表示,目前他对a股并不悲观,对新的基础设施持乐观态度,包括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医疗信息化、工业互联网和云计算,这些将受益于工作和生产的恢复以及政策支持。
“从中期来看,此次a股调整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提供阶段性低点。”中国邮政基金的基金经理郭晓文表示:“5G手机的更换只会推迟,不会缺席。我们仍然对未来一两年科技股的表现感到乐观。”
郭进基金还表示,未来的产业布局仍将是以大消费和科技强韧性行业为主。它坚信具有长期需求的医药行业和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新能源、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行业。它将选择自主可控、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和国际数据中心相关领域作为主题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