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记者昨日从中国纯碱工业协会获悉,协会已发布《关于纯碱行业限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纯碱企业从4月18日起减负30%。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推动纯碱至少减产560万吨左右。减产如能得到有效执行,国内供需有望重获平衡。
《通知》表明,自今年1月以来,这一突发疫情对工业生产产生了严重影响。疫情开始时,由于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困难,该行业产品积压,运营率下降。自3月份以来,随着疫情的缓解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行业运营率逐步回升,达到85%以上。但由于下游复工延迟,纯碱需求大幅下降,导致企业库存严重积压,价格持续下跌,资金回收困难,许多企业盈亏大幅下降。
在上述背景下,为了稳定行业运行,减少资源浪费,协会要求所有纯碱生产企业从4月18日至10月18日减少30%的负荷进行生产,减少纯碱和氯化铵的产量,减少库存,促进过剩产能的清理,解决供需不平衡,恢复行业经济运行的稳定。
《通知》还表示,从5月开始,协会将组织企业开展减产检查。
根据《商业新闻》的监测数据,4月15日,华东地区国内市场纯碱平均价格约为1510元/吨,较2018年初下降26.6%,整体价格接近成本线。4月14日,轻质纯碱商品指数为80.17,较周期最高点117.86下跌31.98%。
据隆中信息统计,截至4月9日,全国纯碱企业库存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达到141万吨,而去年同期为25.4万吨。
“目前纯碱的价格整合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企业面临着沉重的库存压力。价格已跌至三年来的最低点。一些制造商甚至突破了成本线,导致运输不畅。”商业分析师陈寿娟告诉记者。
陈守娟认为,协会的限产通知将推动纯碱产量至少减少560万吨,即或给市场注入“强心剂”。纯碱价格或迎来反弹吨。然而,这取决于下游市场需求和制造商设备的减产操作。
沈万红元化工分析师认为,随着下游的逐步恢复,实际消费量预计将在第二季度恢复到620万吨。如果减产能得到有效实施,国内供需平衡将得到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