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真正的“最佳”捐赠向大陆匿名捐赠10亿美元建成4200多所小学

2020-04-17 10:24  来源: 东邪体坛泰山

自2020年以来,可以看到许多富人捐钱捐物,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这让我们想起了两位真正的慈善家。一个是香港娱乐大亨肖,他在大陆已经建立了6000多个慈善项目。著名的“逸夫楼”遍布全国,被媒体誉为香港最好的。

另一件值得记住的事情是台湾前首富王永青。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大陆做过慈善工作。这是因为王永青不喜欢为了公共福利而保留自己的名字。据统计,他一生的匿名捐款达新台币100亿元,建成的4200多所学校被称为“明德”。

王永青1917年出生于台北郊区的谭智。由于家境贫寒,他15岁时被父亲送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在那里,他很勤奋,喜欢观察别人做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想出了开自己商店的主意。后来,他努力开了自己的第一家米店,表现出惊人的销售能力。为了增加大米的销量,王永青挨家挨户帮助顾客购买二手大米,并免费清洗饭盒。

此外,他非常重视大米的质量。当时,由于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大米经常混入米糠、沙子等杂质。他每次都会挑出这些杂质,然后向顾客出售高质量的大米。在努力工作下,这家商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永青把赚来的钱投资到碾米厂,以进一步扩大他的生意。20世纪40年代,当地建筑业的兴起导致了木材工业的发展。王永青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转向木材行业。他在短短几年内赚了很多钱。

看到木材行业的激烈竞争,他决定再次改变职业,进入塑料行业。不幸的是,启动并不顺利。工厂投产后,下游加工厂对公司产品没有信心,销量很差。销售了100吨产品,但只销售了10吨。积压的存货几乎关闭了工厂,合伙人都打算辞职。

王永青从未打算放弃并出售他所有的资产来赚钱出售公司。为了解决库存积压的问题,他简单地建立了一个南亚塑料加工厂,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出售。在这种模式下,该公司幸存下来,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了10亿美元的收入。

随着业务越来越大,王永青带领公司走向多元化。先后切入塑料上下游领域,涵盖炼油、石化、塑料、电子、钢铁等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构筑产业壁垒,市场地位大幅稳定。到20世纪90年代,福尔摩沙塑料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制造商和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加工厂在南亚。直到现在,王永青的管理方法仍然备受推崇。许多企业家将王永青的管理经验视为最实用的教科书。

就个人生活而言,王永青非常节俭,很少吃山珍海味。他最喜欢的食物是家常菜红烧猪肉。然而,他不遗余力地在大陆做慈善工作,并提议在大陆捐赠1万所小学。据了解,该项目仍在进行中。王永青经常教导他的孩子“如果你有钱,不做公益是一种罪过”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