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短期内跌幅较大,同比下降6.8%,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增速。应当指出,当前国际疫情继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大幅增加,恢复工作、生产、市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存在风险和机遇,工业增加值的下降幅度已经大大缩小,生产已经逐步恢复。”日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张连起看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较前两个月下降12.4个百分点。3月以来,复工工作迅速推进,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前期也可能有一些订单积压,这与前期相比是一个显著的进步。在服务业生产中,新的形式也是亮点。3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1%,较2月份下降3.9个百分点。1月至2月,规模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2.2%,互联网相关服务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继续增长10.1%和0.7%。农业是一个几乎不受影响的领域。“从3月份数据下降幅度的缩小来看,这表明经济已经取得了相对快速的复苏。从投资、消费和出口来看,消费数据的复苏相对缓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本身的特点,即复苏相对缓慢,不可能说复苏会恢复。二是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需防控境外进口,居民消费仍受影响。”张连起说。
展望第二季度的经济形势,张连起表示,第二季度的整体经济将好于第一季度,下半年的形势将好于上半年。然而,受海外疫情影响,经济在第二季度恢复正常水平仍存在一定压力和风险。从投资来看,第二季度应该会出现相对较快的复苏。一方面,它是一揽子救济政策的因素,另一方面,它是扩大基础设施以形成有形的工作量。同时,从出口来看,第二季度仍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主要经济体仍在防疫和控制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有压力。
“在国际上,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无疑会影响中国的经济;从国内来看,疫情将带来严峻的就业形势、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加大、地方政府收支差距扩大等后续影响。”张连起这么说。他还表示,总体来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半年经济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性复苏:“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的自我修复能力,这是因为中国具有超大的市场优势、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抗冲击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机制具有重建能力,这些都将在疫情发生后得到充分展现。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进程将显著加快。为了应对这一流行病的短期影响,我们应该优先援助中小企业、困难群体和疏通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