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艳南、佟海华北京报道
2月2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来源获悉,鉴于疫情对汽车企业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汽车协会”)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推迟全国实施国家六大排放标准的建议,但该建议是否被采纳仍不得而知。然而,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可能会有好消息。
在此之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六大排放标准要求轻型车辆在2020年7月1日实施更严格的颗粒物(PN)限制,以及国家六大标准A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交通部此前发布的《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1部分:载货汽车》 (JT/t1178.1-2018)标准第三阶段将于2020年5月1日实施,《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2部分:牵引车辆与挂车》 (JT/t1178.2-2019)标准预计于2020年5月1日实施。
2019年,在整体汽车市场开拓、贸易战、新能源补贴衰退等多种因素的约束下,汽车企业普遍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疫情的突然爆发让汽车企业“雪上加霜”。
2月21日,乘用车协会发布最新一期汽车销售数据:2020年2月上半月(2月1日-16日),受新一轮皇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乘用车生产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92%,创历史新低。然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份汽车生产和销售分别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分别比上个月下降33.5%和27.0%,比上年下降24.6%和18.0%。
记者注意到,汽车制造商协会在2月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的爆发将对未来几个月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产生巨大影响。除了对生产和销售的影响,疫情的蔓延也影响了汽车行业各方面的正常运转。其中,实施六项国家标准是其中之一。
业内普遍指出,由于疫情对生产和销售的负面影响,企业在执行相关标准前很难消化现有库存(产品和备件)。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和检测场所的恢复工作时间一再被拖延,这也延长了企业的产品认证周期。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北京车展因受疫情影响而推迟,从而推迟了产品发布时间。再加上企业的低效率,一些企业在标准实施后可能无法按计划销售新产品。
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品牌需要提高技能,但现在不是时候。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困难,仍然需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疫情不能被视为适者生存的机会。在这种流行病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应该有更多的选择。
全体员工表示,由于企业应对疫情的能力不同,影响企业生存的关键在于资金链和外部环境的正常化。一些企业表示,他们的竞争力不强,但因为他们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或地方政府的支持,他们被冻结,不会死亡。但是,有些企业能力强,市场竞争相对激烈,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联合会还表示,企业之间的竞争必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这些灾难绝不能摧毁这些企业。目前,一些地区的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不稳定的人员状况或严重的封锁。湖北及其他地区的企业面临着与其他地区企业的巨大差异。我们不能指望疫情过后,湖北和其他地区的原有企业会被打垮。在行业层面,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应度过难关,迎接更美好的行业未来。
目前,有关部门也在研究稳定汽车消费的措施。2月2日,在商务部举行的一次网上会议上,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表示,中国商务部
事实上,梳理今年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可以发现许多地方都把汽车消费作为促进消费的一个主要重点。例如,河南省提出要促进旧家用小汽车和公共汽车的升级换代。广东省要求积极推进汽车消费升级,鼓励旧车换新车,努力解决停车难和收费难的问题。湖南省也明确表示,将挖掘汽车等关键领域的消费潜力。
2020年2月3日,广东省佛山市率先推出鼓励消费者购买“国6”新车的措施,每辆补贴2000元。为促进汽车升级换代,佛山车牌车主可根据旧车销售发票或报废汽车注销证明购买新车,每辆车可获得3000元的补贴。鼓励集体购买汽车,对同一消费者一次性购买5辆以上大、中、重型客货车辆(每辆单价不低于50万元),每辆补贴5000元。
(编者:周信校对:严景宁)